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第15卷) 第3期
公共管理论坛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非正规就业与社会养老金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周
辉
[南京大学南京 210093]
[摘要]非正规经济是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现象,作用很大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继续发展壮
大,因此对于非正规经济不可能采取压制、无视的态度。非正规经济中的劳动者因为所从事工作的“非
正规性”而难以得到现存正式保障制度的保护,而世界各国的总趋势是非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式微,
所以合理的取向是改革现有的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使之能覆盖非正规就业者,而这种“改革”并非单纯靠
增加制度覆盖面就能够实现。一个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引入社会养老金制度。这一制度不以缴费为前提,
因而避免了所谓“非正规性”的掣肘。社会养老金制度的引入可以给非正规就业者提供一个可靠的预期,
并因此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增强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劳动力的生产力,同时
可以发挥重要的缓解贫困的作用。
[关键词]非正规经济;非正规就业;社会养老金
[中图分类号]C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13)03-0007-04
从进口替代工业或传统部门中获取稳定收入的人
一、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社会
现象
(一)非正规经济与非正规就业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
大量非正规就业人员。计划经济的解体导致大量原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
速发展又使得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称为所谓的“农民
工”。这导致短短几年之内城市当中的劳动力资源大
大扩展,而正规经济又不可能提供相应岗位,因此
需要非正规经济活动来消化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包
括工地上的临时工和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人员
等。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规模十分庞大,
,比正规就业人员多出
一倍半[1]。
非正规就业即在非正规经济领域中的就业。“非
正规经济”,顾名思义,是与“正规经济”相对而言的,
一般是指不受国家制度(比如社会保障制度、税收
制度、就业制度等)约束和控制的经济活动。“非正
规经济”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当时在经
历了近20年的世界范围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之后,人们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仍然存在大量无法
口,他们从事的工作报酬很低且不稳定,最早深入
考察这一现象的人类学家哈特(Keith Hart)称之为
“非正规收入机会”(informal e opportunities)[2]。
这些“有工作的穷人”在很多国家中长期被忽视,游
离于国家的正式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哈
特把进口替代工业和政府公共部门称为“正规部
门”,其他就业领域称为“非正规部门”,后来国际劳
工组织以哈特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1972年在肯尼亚
的研究,系统研究了非正规就业现象。不过后来人
们发现,“非正规部门”这一概念中体现的与“正规部
门”的二元对立在发达国家不太符合实际,因此现在
一般用“非正规经济”来替代“非正规部门”。多数学
者不把农业包
非正规就业与社会养老金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