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提升语文审题能力-中学语文论文三“足”鼎立提升语文审题能力 冯冬梅(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江苏江阴214400)摘要: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审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提笔就做题,往往不会很仔细地去审题,考试结束,则懊恼不已,怪自己“粗心”。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审题造成的,于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认为教师如果从“教足方法、赞足典型、阅足好书”这三个方面出发去训练,小学生的语文审题能力就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关键词 :教足方法;赞足典型;阅足好书;提高审题能力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15-02又一次单元测验结束,试卷发下后,不少学生懊恼不已:“我怎么就没注意到‘本单元’这个关键词 呢?”“明明要求打勾,我却划了横线,太粗心了。”这种情况,学生、家长常把它归结为粗心。但我认为这粗心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就是对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地把握问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等。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审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然而,我们常常认为学生的审题能力差,题目看得不仔细,会做的做错,责任好像都是学生的。仔细想想,我们教师有没有责任呢?当然是有的。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反思。一、原因分析(一)。不少学生缺乏耐心、细心,拿到题目不能完整地将要求读一遍,常常是一目十行,粗粗浏览一遍就下笔。遇到长的题目,往往只看前半条,后半条直接忽略。遇到不理解的词更不会仔细思考,大概猜测一下就动笔。。一类题目做多了学生会养成一种惯性思维。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就按“老印象”办事。比如,在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一类的题时,“√”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做这类题,要求换成了划横线,可学生会视而不见,直接打上√。这就是思维定势了。。很多孩子平时不愿阅读,也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被逼着阅读也是一目十行,往往一本书读下来,什么也没留下。遇到考试,也是这样匆匆一瞥,在还没有充分思考下就匆忙动笔,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二)教师教学的原因中年级的老师,往往会认为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小孩子了,审题习惯已经养成,无需再三令五申,从而忽略了审题能力的熏陶和培养。尤其是作业或考试中,当学生暴露出审题能力差时,往往只会就“题”论“题”讲审题,不会系统地来培养。二、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发现,这个班学生审题能力比较差。经常上课时学得兴致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每次讲评时,我都特别注重讲题目要求,让学生重视审题。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情况还是不乐观。看来“马后炮”似的讲“审题”效果并不好,学生还是对“题目要求”漫不经心,甚至无从下手。那就从头开始教一些可行的方法吧。在实践中,我是这样来做的:(一)教足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
三“足”鼎立提升语文审题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