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林斌斌
教学目标:
、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掌握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评价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设想: 
传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当下高中学生的需求。高中学生学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打牢语言基础,更在于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的了解,增加文化底蕴;高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逻辑思维知识,进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论辩说理的语感能力。所以,讲授本文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研讨课文
1. 孔子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
明确: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教师按照学生的思路行进,只要他们说出理由。目的是以此为切入点,说说孔子为什么性情大变的原因,进而引申到孔子为什么反对的原因。
,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于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
明确:孔子的反应很激烈,情绪很激动。从“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和“求!”加感叹号两句话中,可见孔子对他们的指责和呵斥,语气很强烈,孔子反对战争的态度很鲜明。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找出原文。
明确:孔子很聪明,当然明白两个学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原文)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者),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改句读和句式,便于学生理解)
明确:引用朱熹的《论语集注》相关语言作评注:
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
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
(朱熹《论语集注》)
按现代汉语来讲,就是理由有三条: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这三点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地位角度讲的。因为颛臾这个国家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怎么可以伐,也不必伐,季氏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伐!
引入:夫子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子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讲的是礼,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国。
,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孔子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明确:“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试着让学生翻译,感受内在的义理)
质疑一:为什么课文第四面的注释4会有“一说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哪种解释更加符合你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重点解释“贫”、“均”、“寡”、“安”等词,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是孔子政治主张中的基点。
质疑二:“既来之,则安之”这个成语的理解中古义与现代义是否一样?重点解释“来”“安”的使动用法。这个又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明确:这是孔子的正面阐述。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y_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