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题目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7月24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题目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专业姓名学号主要内容:工区区域地质概况;井工区、地震工区建立;地震数据、测井曲线、地质分层加载;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地震地质层位解释(T2);断层解释;构造图的编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件,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工区区域地质概况,全面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本内容,能够应用landmark解释软件进行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层位、断层解释。主要参考资料:[1]宋延杰,[R],大庆石油学院,2005.[2]张明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4]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地质特征研究[R].大庆石油学院,:—:专业负责人:2011年7月15日目录第1章区域地质概况 2第2章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 3第3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10第4章层位解释和断层解释 15第5章等T0图及构造特征 18参考文献 ,始终是地质、石油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对松辽盆地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该盆地地壳不仅具有层圈结构,而且具有明显的块断构造,这些块断的边界是深部热流体的网络通道。正因如此,盆地整体凹陷与地幔凸起成镜像关系,而断陷与拆离带凸起成偏镜像关系。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盆地内中、新生代沉积地层总厚度超过15000m,包括侏罗系火石岭组,白垩系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第三系伊安组、大安组、泰康组。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反映了该盆地为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本文根据大量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在构造演化分析、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充填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对松辽盆地构造反转的分析,把该盆地构造反转划分为3种类型;,认为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不是局部现象,它代表了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演化的普遍模式,并与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密切相关。中国东部盆地重要的构造反转有4期;盆地内众多构造圈闭类型是多种地质应力联合作用和多期构造作用叠加的结果,,发现由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向东北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松辽盆地断陷在发育阶段受不同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造成了不同断陷发育时期和发育规模。持续发育型断陷规模大、断陷层厚、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油气富集程度高,勘探潜力大;晚期发育型断陷次之,早期发育型断陷因断陷规模小、断陷层厚度薄,勘探潜力极小。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断裂系北段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强烈改造,派生NNE、NNW和近NS向次级断裂,控制了基底构造格局、断陷盆地分布及其构造。断陷期可划分为早、晚两个脉冲式伸展阶段,早期阶段受多方向平面式正断层控制发育堑—垒构造,具有双向纯剪伸展的特点,但NNE向拉伸更显著,可能是深部岩石圈拆沉引起热穹窿与基底断裂持续左旋走滑拉分的叠加;晚期阶段受低角度犁式正断层控制发育西断东超的复合半地堑,受控于近EW向单剪伸展机制,是区域性地壳伸展拆离与岩石圈减薄的结果。拗陷期大规模热沉降是
地震兰德马克课程设计论文模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