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祁连雪》的“旧瓶”来装《想念一所房子》的“新酒”
——文学类文本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徐长林)
教学背景:江苏高考始终体现着对现代文中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重视,考查分值始终保持在20分以上;而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感觉文学类文本教学费力多,学生收获少。甚至有老师说道:“文学类文本做100篇,和做10篇最终的区别不大,换一个文本,他们(学生)就又什么都不懂了。”
教学课题:用《祁连雪》的“旧瓶”来装《想念一所房子》的“新酒”
教材分析:
王充闾先生的《祁连雪》,被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选中,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并加以命题分析。
原文见:l/?ID=301&SortID=26
“主旨概括:
文章以祁连雪为线索,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表达了对河西走廊今昔的深情赞美和祝愿。同时在抒写祁连雪这宁静唯美的风光背后,可能隐含着他对纷乱世界和名利欲望的厌恶和不屑。”
参见:http://blog./xlm_460/blog/static/670139220**********/
2、《想念一所房子》是王跃文先生在2005年12月16日发表在其新浪
博客上的一篇散文:
(http://blog./s/)
全文充满了现代反思意味,深情款款地叙述了一个遥远而又凄迷的乡居梦。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法; 2、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法)
教学过程:
导入:刚刚结束的家长会后,一位家长向我讲述了自己家的孩子从小就爱吃鱼,到了高三家长就换着法子将一条鱼做成多种口味——红烧、清蒸、做汤、鱼丸等。难得天下父母心,我们今天也来做“鱼”学着别人来做一做我们盘子里的“鱼”。
实例分析:2011年北京卷《祁连雪》中有这样一道题:
“作者在结尾引用古诗,请说明其用意?”
【参考答案】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答案构成分析:内容层面、结构层面、主题情感层面、技巧层面
提供迁移文本:王跃文《想念一所房子》“深居临水复傍花,淡淡春光到我家;
燕子斜飞穿旧牖,老妻又唤试新茶。来源:(http://blog./s/) - 想念一所房
用《祁连雪》的“旧瓶”来装《想念一所房子》的“新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