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着眼未来谈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齐松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贵阳市550001【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铸就大学生灵魂的工作,而高校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则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意见和规定(以下简称“两意见一规定”),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但在如何结合个人和组织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方面探索尚且不够,笔者将结合在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几点思考。【关键字】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高等学校设立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秀传统,自1952年将其设立与1961年定为专职至今,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的“两意见一规定”,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又延伸出许多新的与时代同步的重要职能,并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写进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对其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养一支职业化、专家型的辅导员是摆在每一所高等学校面前的课题,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趋势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理念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贴近高校实际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更好地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可靠保证。一、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近年来各高校对辅导员的选拔方式均是全国招考,学历层次也逐年提高,一改以前辅导员大部分为本科生留校的现状,年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合理,但以下问题还是普遍、突出。(一)职业界定比较模糊,定位不准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难点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确定和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撑。其次,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不断增加,工作中普遍存在职责不够明确,未理清工作关系,工作任务繁重,头绪繁多等问题。第三,不少人对辅导员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不烧一把火,不死一个人”就是成绩。第四,片面强调辅导员是“救火队”、“一块砖”,单纯要求人去适应工作,忽视了人的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甚至出现“人才压抑”的不正常现象。(二)队伍建设倦怠感强,人员不稳一方面,以前是本科生留校,主要在学生干部中产生,他们常常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理论高度不够,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性弱,职业倦怠感强。另一方面,近年来招考的研究生以上学历辅导员不把辅导员工作当职业和事业,针对学生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不够,降低了针对性,影响了实际效果。同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因为事业晋升、工资待遇、职业倦怠等问题,离开辅导员岗位,从而致使许多高校部分学院辅导员年龄偏大,缺少年青力量,而部分学院年龄又偏小,缺少经验丰富的带头人,没有老、中、青的有机结合,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三)培养制度较不完善,机制不顺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重眼前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重要求轻关怀。
立足岗位 着眼未来 谈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