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博雅杯一等奖获奖作文选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博雅杯一等奖获奖作文选登】用花冠点缀的枷锁———解读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节选) □原上海复旦附中李佩云文明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在从自然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人类有得亦有失,有喜亦有忧。卢梭认为,科学“诞生于人类的骄傲”,人类满怀用科学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妄图将自身从自然的母体中分裂出去。可人类一旦站在自然之外,乃至凌驾于自然之上,同时也就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人们发展科学,借科学来掩饰人的有限个体在无限自然面前的虚弱心理,而人的智慧相对于自然的无穷奥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思维不够周全。因此,科技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利益的同时,可能潜伏着未来的危机,比如:现代人发明了生化武器,便为自己埋下了长期的祸根;人们掌握了原子核能,就有可能在地球自转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使地球退回到几十亿年前的最初状态。确实,科学不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真醇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千百年来最严重的信仰危机。自然已像卢梭所描述的那样,成了人们随意宰割以满足私欲的对象、一个不断被榨取的宝库。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已无可挽回地失落,这势必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异化、变质,直至崩溃。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过分受功利主义和机械唯物论的毒害,“纯白不备”、“神生不定”,淡漠了对生存价值的关怀。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不再有真正的“单纯、清白与德行”,也没有“生气与力量”。荡漾在无限的时空中———浅论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节选) □原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联成很难解释清楚二十世纪的拉丁美洲究竟是怎么了,文学爆炸的硝烟大肆弥散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没有人能否认的是,只有那个灵魂才最终使拉美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林的颠峰———路易斯·豪尔赫·博尔赫斯。如果说《巴别图书馆》阐释空间上的无尽轮回,那么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就是在向我们昭示世界上的概念。《圆形废墟》则多少有中国庄公梦蝶的意味,主人公通过最终与火的接触得来的印证,发现了自己不过也是别人梦中的一个幻影,如同他自己在梦中创造的幻影一样,这样循环往复到达无限。永恒无限的问题第一次被抛诸到人类本身了,直面人类的生存问题,无限循环是否会让人的生命变得无价值?有西方评论者认为博尔赫斯“小说的题材和小说中的哲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小说把人的生活写得毫无价值,最终将使读者感到沮丧。”我却不能赞同这种观点,从博尔赫斯的一生来看,他始终是对人生充满美好的信仰与希望的,没有理由说他将一切都看得虚无,或将他的小说视作一个无物之阵。博尔赫斯的智慧与洞察力不允许他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举动,我完全相信,正是由于认清了这些世界基本概念的本来面目才为我们认清事物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他于《沙漠》一文中写道“我在离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弯下腰,抓起一把沙子,默默的松手,让它洒落在稍远处,低声说:我正在改变撒哈拉沙漠。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那些并不十分巧妙的话十分确切,我相信积我一生的经验才能说出那句话。”可见博尔赫斯是在试图面对问题的本质,因为不了解其本质就无从谈起解释,更不消说解答问题了。可以说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为博尔赫斯之后的小说上转入关于人的讨论打下了理论基础,后来的小说无一不是以人作为其核心话题的,因为关于基本广阔空间的认定已经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完成了,然后我们才有可能谈论生存于其中的人,判断作为人的价值。:[只看楼主

博雅杯一等奖获奖作文选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