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牌”新长征新出路 在经历了2000年公司改制、2008年减产、2009年金融风暴冲击及节能减排挑战之后,“鹿牌”这家有着近50年历史的国企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新调整。公司董事长崔富强认为,企业正处在转折关头,如同当年红军长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就是“鹿牌”的新长征战略。崔富强强调:“不走‘新长征’,企业便没有出路”。 战略转移降本之策 2009年11月,山东临沂生产出了第一只鹿牌保温瓶,身在北京的崔富强得知这一消息百感交集,他深知临沂分公司迅速投产标志着公司产业战略转移迈出了坚实步伐。 自1962年设厂,“鹿牌”从未离开过北京。此次走出北京到异地设厂,主因是产品附加值偏低,耗能较高,且存在一定的烟气、烟尘及污水排放,不符合昌平区确立的商务花园区域功能定位。 经研讨,“鹿牌”管理层提出了战略调整的具体思路,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基地战略转移。崔富强解释说,公司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增大成品的产能与营销份额,规划用三年时间将能耗高、污染重的5条瓶胆生产线逐步迁移到北京之外的地区,北京则变为公司成品研发、生产与营销总部。 战略转移基地最终选在临沂,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临沂地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四省交界处,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并有发达的运输网络。 更重要的是,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保温瓶消费市场,而临沂又是省内最大的交易市场,“鹿牌”的竞争对手都将山东作为主战场。 产业转移至临沂后,公司的运输费用大大降低。“鹿牌”每年销往临沂的成品量不低于1500万只,,这样算下来,每年节省运费至少500万元。 不仅如此,临沂地处沂蒙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石英粉、长石粉、白云石等生产玻璃制品所需的大部分原料。崔富强说:“原料价格和运输费用降低后,公司的采购成本可以比北京低百分之四十。” 实施产业转移战略,“鹿牌”的具体操作是全资收购临沂当地一家已停产的瓶胆厂,通过股权并购设置临沂子公司,再以此为基地扩大产能,逐步转移在京产业。 77天,经过多轮谈判、改造窑炉设备设施、引进燃烧天然气的新工艺后,临沂的窑炉点火投产,不足百日,“鹿牌”产品下线了。 双轮驱动飞驰之道 鹿牌的5盘玻璃窑炉瓶胆生产线,日产29万只瓶胆,然而年耗能总量7万吨标准煤的指标,让公司划入了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崔富强说:“依靠提升产能和节能减排两个轮子驱动,鹿牌才能飞驰”。 2000年12月,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改组设立了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并制定了节能管理方针。2006年,公司设置了节能环保办公室。公司还制定了节能环保规划,拿出近5460万元,完成工业窑炉除尘改造、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10项节能减排治理项目。目前,公司绝大多数环保节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 在提升产能方面,“鹿牌”引进开发了先进的金属彩印设备、静电喷漆设施及自动化控制和网络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引入数据信息管理,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该些技术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600万元、利润150万元,节约能源费用近100万元。在保温瓶外壳制造技术方面,“鹿牌”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捷霸玻璃自控注塑机,生产出的外壳令人耳目一新。 品牌建设求生之路 十年过去了,崔富强依然清晰记得“鹿牌”与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那场风波。在他看来,在北京只有一
北京鹿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