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学汉字——第七讲:多余老师趣说“马牛羊猪狗鸡”语文,现今在大学课程中已经沦落到了选修的地步;中文系,成了大学最冷门的专业;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成了最难就业的学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多余老师在思考。究其原因,就在于,现在的“语文”课程已经沦落为只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以及语文文字的现实应用”。这其实,就是把“语文文字”这一具有最丰富内涵的学科,给搞成了一门“规范应用性”的学科。我们常爱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在语文、政治(哲学)、历史这三大学科中,语文应该是起到领头的作用。而现在的语文课程,把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通通抛弃了。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的学生基本不认识繁体字。语文教材的配图,总是出历史错误。语文教材配图,总是出历史错误。这说明,教材的编写者,自己就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缺乏。这怎么能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呢?于是,只能通过中考、高考的分数来体现。多余老师开始整理资料,编写“快乐课堂学汉字”。第一讲——“多余老师趣说汉字的文化内涵”第二讲——“多余老师趣说汉字的历史内涵”第三讲——多余老师趣说“爸妈”第四讲——多余老师趣说“我你他”第五讲——多余老师趣说“大小”第六讲:多余老师趣说“山木水火土”今天是第七讲:多余老师趣说“马牛羊猪狗鸡”从第二讲开始,多余老师开始趣讲具体的汉字,字的先后顺序参考人教版小学语文生字表。今天,讲讲“马牛羊猪狗鸡”。《三字经》中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畜,有两音,表名词意时,读chù;表动词意时,读xù。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动物,经过咱们老祖宗的训化,成为家畜,和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六畜中,马牛羊,称上三名,都是食草动物;鸡狗猪,称下三名,都是杂食动物。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吃素。而犬和豕演变成现今的狗和猪,也展示这两种动物在中华文化的中的演变。“马”这个字,在第三讲趣说“爸妈”中已经进过,是一个象形字,突出表示马的头长、眼大、有鬃毛。马的这些形象特征,在中国的鬼怪文化里得到充分发扬。中国的鬼怪形象,多为“长脸、大眼、头发披散”。就是到现在,我们受到惊吓,说“我的妈呀!”,这其实不是在喊妈,而实为“我的马呀”,就是“见鬼了”。马的奔跑能力强,在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这是马与六畜中其他五种动物的区别所在,所以,也有把马去掉,而有“五畜”之称。因此,马在中华文化中,除头部特征与鬼怪相关外,整体形象都是非常美好的寓意,是中国人积极进取的象征。“牛”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牛头的抽象画”,重在表示牛角。在汉字楷化时,就定为现在的这种书写,属于汉字演变中变化中最少的字之一。牛,力大。在农业社会中,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中国人勤劳的象征。六畜都列入十二生肖,在六者中,牛居首。所以,现在夸一个人厉害,那就是“你真牛!”而在贬一个人时,爱说“你笨得像头牛”的人,往往自己不够勤劳,爱耍弄心机,看不起勤劳、老实的牛。所以,贬一个人还是说“你笨得像头猪”为好。“羊”这个字,与牛类型一样,不同的是羊的两个角,还保留得比较形象。山羊有须,形如老者,是中国人善良的象征。人长寿,吉祥也。羊,是“祥”的本字,所以,羊在中华文化中始终是美好的形象。“鸡”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变比较复杂,而鸡的繁体有“奚+鸟”和“奚+隹”两款,尾长为鸟,尾短为隹。奚的上部为手,中部为绳,下部为人,意为“被人牵着干活的人”。所以,鸡是一
快乐课堂学汉字——多余老师趣说“马牛羊猪狗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