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治-科室学习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李广
心内科医师的任务
解决心血管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二级预防问题
做到:①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有病或
无病)。
②采取及时、准确地急救措施(危重、急症)。
③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非危重、急症),进行
治疗。
牢记:循证医学原则
①正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②诊断过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可凭临床经验,但必须有证据支持。
③治疗要有依据(指南、理论、实践验证)
冠心病诊断(WHO)
(分以下五类)
原发心源性猝死
心绞痛(劳力、自发、混合、变异等)
心肌梗死(ST段上抬,非 ST段上抬型;透壁、非透壁;Q波、非Q波)
缺血性心肌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型)
心绞痛(anginia)分型
WHO分型 Braunwald分型
初发(2月内)
劳力型稳定稳定型(冠脉病变稳定)
恶化
自发型不稳定型(本质:病变不稳定)
混合型
变异型变异型(冠脉痉挛性闭塞)
微血管型微血管型(X-Syndrom)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Braunwald 分类)
临床情况(Clinical circumstance)
A(继发型) B(原发性) C(MI后<2周)
Ⅰ型:新(初)发(<2月)UA ⅠA ⅠB ⅠC
无自发
严重程度Ⅱ型:亚急性(<1月)自发型ⅡA ⅡB ⅡC
(severity) UA ,48小时内无发作
Ⅲ型:急性(<48小时)自发型ⅢA ⅢB ⅢC
UA
另:治疗强度(intensity of treatment)
1、未治疗或未标准治疗
2、标准治疗
3、加强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
不稳定性心绞痛(UA)
急性心肌梗死 ST上抬型
非ST上抬型
上述任何临床分型均为冠心病的“表象”,
关键要抓住其“本质”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本质)
稳定斑块冠脉慢性狭窄或闭塞劳力性AP、心衰
(机械堵塞) (70%-100%)
冠脉粥样硬化
(冠脉斑块)
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冠脉“急性” ACS
(易损斑块) ( 血栓形成) 狭窄或闭塞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本质)
冠脉易损斑块斑块破裂
(脂核大内衬薄)(高血压、冠脉痉挛、剧裂运动)
血小板粘附
聚集、释放反应冠脉“急性”痉挛
+ 狭窄或闭塞
血栓形成
ACS(UA,AMI)
冠心病(CHD)和ACS的发病本质
CHD本质:冠脉“慢性”狭窄或闭塞稳定,低危
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不稳定, 高危
ACS本质:易损斑块破裂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
UA、AMI
冠脉里“突发事件”
(高危!!!)
抓住本质:CHD和ACS诊断和治疗中主要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临床医师成长过程:就是学会“透过CHD的现象”,“抓住其本质”的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间质
损害
粥样
斑块
纤维化
斑块
多重损伤
/破裂
内皮功能障碍
平滑肌和胶原
从第一个10年
从第三个10年
从第四个10年
进展主要由于:脂质聚集
血栓形成,
血肿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科室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