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与字号
自新社会始,多人对名字视为可有可无之记号,乃遂胡乱弄两个字即做人名。洋洋得意,谓是“反封建”、“革命”之举。至“文化大革命”时遂登峰造极,乱起“革命”的名字令人念起来佶屈聱牙之至。常从电视镜头中看一些名人之名。意这类人物例应有动听、含义深之名,乃大谬不然。其中胡乱凑合之痕迹比比皆是也。人名多单字之名,单字者无论矣,双字之名例应有意义,念起来和谐动听,斯为上乘。如“泽民”,二字大有含义,非一般可比;“瑞环”亦觉动听有意义;“镕基”此“镕”字较少入人名,其加五行之义“金”旁,或家谱中例应有“金”旁之字则亦为恰当。至如“刚川”二字则怎么也想不出其应有之含义,而“杨衍银”三字声母皆同,念起来如“绕口令”甚不便。“荣融”两字声母与韵母皆同,而此二字加起来也毫无意义,不知其起此名果有何含义?令人费解。自陈毅给儿子起名“昊苏”后,此“昊”字大令人青睐。某人名“昊革”毫无意义。“官僚”是贬义词矣,乃多人竞相名“X兵”,只令人不快。中国人自来多从众之心理,于是这兵那兵乱叫一气矣。
起“字号”亦如此理。自倡富以来,现有“帝鑫”之商号,遂一窝蜂都“X鑫”或“鑫X”全来了。上自大商贸公司,下至小巷小卖部都冠以“X鑫”之名,真可笑、可怜之至!“迪”字不知从何兴起,于是理发店名
“飘迪发屋”,我先问问你起这名号到底干什么呀?有洗车行亦名曰“双迪洗车行”,真不知他吃什么长大的。前些年有皮鞋店,大揭店招云“美尼鞋店”,据云是某官员给命名的。看来这位大人只看到外国人名中多“X尼”或“尼X”,于是他灵机一动给起了这个空前绝后的大名。可惜他光看到外国,而忘了祖国。他根本不知道祖国语言中此“尼”字是什么含义。
最近有了“取名行”的商号,专门给人名、商店名都取名,可惜本人已老迈已无心开商店,故从未拜访过,但愿他能取出符合中国习惯,符合汉语语法、意义的名字来。
人名种种-古人姓名字号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
人名与字号(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