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象于丹所说,我以前认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对论语知之甚少,只是片面得了解一些,通过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我认真地学习了《于丹心得》,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丹教授用了许多浅显的故事,把一部《论语》说得通俗易懂,她认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而我作为一名教师,认为《论语》就是告诉我们怎么让学生进行快乐地学习。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于丹教授通过“头花”、“日本茶师”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快速改变学生的成绩,但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心境!这个学生终于会做一道题了,而不会是他还有两道题不会做怎么办。我们早就听说过标签效应的试验,被教授随便说说的所谓“天才”孩子,最后果真成为优秀的人才,而没有被指明的那些孩子却发展得很平庸。可见让学生在心灵深度充满阳光、自信,那是何等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心中有一颗太阳,那样你的学生才会沐浴充足的阳光,健康成长。于丹教授认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作为教师,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