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泥污染的种类:(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依旧会进入污泥。据检测显示,新鲜污泥中的病原体多达上千种,其中,以寄生虫危害最大。这些病原体进入动植物及人类体内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4种:1)动植物和人类直接与污泥接触。污泥的排放难免部分裸露在地表,由于寄生虫等病原体极强的侵入能力导致动物与人类在日常活动期间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到病原体。2)各种病原体通过食物链使污泥与动植物及人类间接接触导致感染。3)污泥直接排放在水源附近,导致水流扩散感染。4)污泥中的病原体通过土壤,间接感染水体从而进入动植物及人体内。据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污泥的不适当排放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大多与沙门氏菌和条虫卵有关。、Cr、Cd、Cu、As等重金属元素,Cr、Cd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水,Cu、As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过程中的管道系统等,它们在环境中活性高、毒性强,主要通过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作用及沉淀转移到污泥中,进而直接或间接进入动植物及其人类体内。重金属一般溶解度比较小,且性质稳定、去除难度大,故其潜在的毒性常常很容易在动植物及人类体内长期积累。另有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有交互作用,对作物吸收重金属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为金属元素共存的复合污染效应、加和作用、协同作用和拈抗作用,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程度也有所不同,各类作物较易吸收的重金属和各类重金属之间的交互作用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磷等养分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富营养化若城市污泥排放不当,其所含丰富的氮、磷等将直接或间接进如周边的水体或者土壤中,当周边水体或者水体中植物及微生物吸收氮、磷的速度小于污泥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时,多余释放的氮、磷等很可能随水循环系统进入地表水,从而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因此,城市污泥中氮、磷等养分的迁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氯代酚类、多环芳烃类、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峡喃类、硝基苯类、酞类、胺类、氯代苯类、多氯联苯类、卤代烷烃类、邻苯二甲酸酷类、有机氯农药等“优控污染物”,其中有些在环境中稳定、持久、毒性大,部分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PCDD\FS属于全球性污染物,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大的有机氯化合物。,城市污泥尤为明显。当污泥中的盐分进入周边水体或土壤环境中时,这些盐分将明显提高水体和土壤的电导率,进而破坏植物的养分平衡,且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甚至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伤害,盐分中离子的拮抗作用也会加速有效养分的离失。,其味甚臭,且气味散发持久,若排放不当,如裸露地表排放,将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且易于滋生病虫及细菌。二、,讲污泥或处理后的污泥直接倾倒于海洋中的处置方式。污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从而对水体、附近人类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污泥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早在1988年美国已立法禁止向海洋倾倒,1988年12月31日欧盟颁布了禁止污泥向海洋倾倒的法律。我国未明确禁止污泥海洋倾倒,但污泥排海工程实际难以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7)中相关控制标准。、填、埋,置于受控制场地内的处置方式。目前,填埋是我国污泥处置主要方式。污泥通常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构成极大的安全和防疫隐患。大部分填埋场采取加水泥、石灰、粘土等增量固化技术给填埋场库容量、填埋作业及渗滤液收集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自然环境、生态、地表水、地下水合疾病防疫等构成威胁。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盟已颁布“含有可生物降级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不允许填埋”的法令,污泥土地填埋将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污泥填埋比例将逐年降低。,使有毒物质彻底碳化,极大的缩小污泥的体积,污泥焚烧是污泥处理处置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亦是最彻底、最大程度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我国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未经厌氧消化处理,含较高的有机物和碳氢化合物,有利于污泥焚烧,更适合国情。焚烧含水率小于50%的脱水污泥,无需辅助燃料即可自持燃烧,生产热能或发电,实现节能减排和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目前,污泥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技术成熟、系统可靠,我接近欧美发达,已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
污泥污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