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刍议[摘要] 从图书馆所处的两大时代背景——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出发,阐述了新型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中心馆制,以及这种体制运行下形成的地市级图书馆网络的特征。[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 1、我国地市级公共曰书馅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体,它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改变。 现有公共目书馅管理体制国外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集中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式”。“集中式”的管理体制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正式管理机构对图书馆的行政与业务进行统一领导。在“分散式”的管理体制下,国家和备级政府部门都没有建立图书馆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各图书馆根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自发的协调。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属于纵向结构,继承了“集中式”的绝大部分特点。各级公共图书馆受文化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与科研、教盲等其他系统各级图书馆横向联系及协调很少。 建立全新的地市缀公共目书馆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应纳入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职能;另一方面要保留“集中式”综合管理的优点,吸收“分散式”自我协调的长处,从而建立一种“中心馆制”的管理体制。其目的是将图书馆的建设融入当地的信息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综合管理下,强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中心协调能力,以图书馆业务工作为纽带,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本地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形成新型的地市级图书馆网络。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从纵向结构看,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图书馆管理小组,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确立为本地区的中心图书馆,各县级市公共图书馆为二级分馆,下辖区、乡镇公共图书馆力三级分馆。从横向结构看,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担负起与所在地其他系统、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系。这样纵横交错形成完备的地区级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管理小组根据本地区信息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要求,制定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法规及其他条例规章,起宏观的作用。中心图书馆负责牵头执行发展规划,反馈法规条例落实情况,成为地区图书馆事业协调中心;统一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业务,对藏书进行调控,实行统采统编,编制地区性图书馆联合目录,成为地区书目中心;根据本地区图书馆发展规划、计算机网络建设情况,数据库引进项目、发展方向,成为地区数据库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图书馆从业入员的业务辅导和在职教育,成为地区图书馆人才培训中心。二级分馆和三级分馆在中心馆的指导和协调下,一方面加强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做好其他系统图书馆藏书结构、人才结构、技术开发等业务调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约优势,重组图书馆内部结构,提高办馆效益。如可以萎缩图书馆采编部门,加大各馆信息开发的力度。例如,深圳市图书馆正在实施的图书馆信息工程就是通过什算机网络连接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实现统采统编,建立地区性联合数据库,实现深圳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现巳发展了各类型成员馆52家。南海市也形成了以南海市图书馆为中心的乡镇图书馆网络。 “中心馆制”的优点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使图书馆事业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实现本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