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合浦县山口镇山口小学何瑾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几乎每天早自修,你都可以听到我们班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班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其实还有个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呢!一、萌芽:蓦然醒悟,制定目标经典诗文的诵读与引导,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传播与发扬中华经典诗文,教师义不容辞。我决定先从唐诗开始,因为我们的学生每人手上都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收集的大部分是唐诗,而且每首诗都附着两首配读诗,如果能掌握起来,那就有两百多首呢。《游子吟》、《滁州西涧》、《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芙蓉楼送辛渐》、《出塞》、《山居秋暝》、《鸟鸣涧》、《凉州词》、《长歌行》、《七步诗》、《墨梅》、《竹石》、《石灰吟》、《示儿》……经典古诗应有尽有。这些诗歌,孩子们有五分之一以上会背诵,一个学期下来背完应该没问题,当时我教的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在巩固唐诗的基础上接触宋词、元曲,主要曲目安排《江南春》(波渺渺)、《长相思》(吴山青)、《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鱼霖铃》(寒蝉凄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鹊桥仙》(纤云弄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学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可以有所接触。到第四个学期,背诵的重点就是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篇幅不是太长的可以整篇背诵,篇幅很长的著作中选一部分相对浅显的文章。像《大学》、《中庸》、《论语》都可以分章节进行背诵全文。第五、六学期重点背诵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对于五经的诵读,要求与四书类似,有选择性地进行,如果从三年级开始,时间安排可以更从容,内容可以更丰富。利用每个假期诵读适量的明清小说,如《三》、《聊斋志异》《儒林外传》等等。二、长叶:认定目标,引导激趣 在实验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2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