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考场作文穿上一件迷人的外衣
陈明朗
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大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体自由”,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围绕“话题”任意选择文体来写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放开一点,在常规的记叙文、议论文之外,选择自己更擅长的,与要表达的内容更匹配的,更能展现自己写作个性的文体呢?例如,采用小说、寓言、戏剧、采访录、日记、书信等。如能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运用上做好,有创新,也就是有可能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乃至满分。
如何实现高考话题作文形式的创新呢?简要说来,就是把某些文学文体、应用文体或者专用文体的结构形式移植到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考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下面,笔者介绍几种适合不同考生的创新文体。
(一) 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剖话题的内涵,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说。全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完整,开端——邮册丢失,发展——寻找邮册、怀疑妹妹,高潮——责问妹妹、发生冲突,结局——判断错误、无限愧疚。整个故事写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擅长记叙描写,想象力丰富,并且善于虚构的考生,在高考时不妨采用这种文学体裁来写作。
(二)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指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也就是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这种写法,新颖别致,既可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又可以使文章轻松、风趣。高考作文时,那些阅读量大,文学功底深厚且富于想象,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的同学,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强的特长,以弥补实际生活素材不足的弱点。
2004年甘肃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的。作者以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别有新意。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安家落户”“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尊敬,而智叟的行为最终被乡亲们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为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
(三) 寓言
寓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作文时要表现比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那么可以采用寓言这种文体。
2004年四川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一片叶》就是一篇寓言。作者写了一篇寓言故事:
给考场作文穿上一件迷人的外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