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年轻人的心里特征.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满意程度和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的曲线。这和我一直以来的感受并不完全相同,过去我以为应该是一个放倒的“S”型曲线,有高潮,有低落,经常循环往复。可是,当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过去我只能体会到我自己的感受——当然极为局限,而Blanchflower教授的结论是基于宏观调查的结果。从15岁左右开始,满意程度开始持续下降。大抵上应该是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慢慢意识到自己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终日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痛苦。直到45岁左右的时候,曲线才开始上扬。漫长的三十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理解、思索、实践、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需要三十年。盯着这个图,我在想,是否有些人可以通过思考和意志加速心智成长,乃至于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满意度曲线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尽管依然还是U型。把那三十年缩短一些,比如,十五年甚至只有十年?有些想法需要时间才能发酵。两年前写的开头,今天才有了结尾。回头看看,自己早已一路走了过来。而最近几年基于种种运气和因缘,能够有机会与很多异常优秀年轻人交流——每年接触大量的优秀学生,而后又将其中的绝大多数送进国际顶级学校读书,而后时时刻刻都能观察到他们的蜕变和成长,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看得多了,就容易想明白。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浮躁,这事儿并不怪他们——怪只怪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的高速流动意味着说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谁都止不住几乎是本能的比较。这比较就是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我们这个文化里,从小教育孩子“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完全是顾头不顾腚的屁话一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往往把来自环境的影响当作自己由衷的想法。比如,现在有很多学生说自己对“商科”感兴趣——相信我,他们真的是“由衷”地如此认为的。可是,这真的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么?很可能不是。在我们这个国度,打开任何一份报纸,头版里出现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政要”,这些孩子仅凭直觉就知道自己的前途跟这些完全扯不上关系;再看第二版出现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娱乐明星”,这些孩子同样仅凭直觉就知道自己的前途跟这些完全扯不上关系;再往后看,看到的就是“商界名流”——这些孩子终于看到一些对自己来说也许可行的前途……于是,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我要从商……”与外界的无谓比较,使得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于是,动不动就出现被自己的理想绑架的情况。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本质上来看都无法做到“摆脱现状”,

年轻人的心里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62357237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19-03-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