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了这一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还有很多的不幸,还有很多的苦,体会到很多让人心酸,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仅仅是肇庆就已经有如此多的听障儿童,而我所知道的也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接受了国家支助来到康复中心的,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得到父母重视,任其在乡下放养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并不比其他孩子差,同样的可爱、机灵,甚至比正常孩子还要聪明、还要乖巧,就因为双耳的听力损失,剥夺了他们拥有听力及语言的权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无法理解很多的事情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长是老师,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老板,更多的是一般的工人,农民,甚至失业在家,但是为了孩子,他们父母其中一方都会抛弃工作、事业,默默地陪伴着孩子,每天按照老师交代的任务,协助老师完成每日的康复训练,然而,并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有一个孩子,父母双方都是中学教师,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母亲申请调到小学,父母轮流请一个学期的假全程陪伴孩子做康复训练,却因孩子本身的缺陷一直进步缓慢;有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是抱养回来的,没有母亲,父亲为他申请做了人工耳蜗后,在机构附近租房子全程照顾孩子,没有固定的收入,但也坚持让孩子吃到最好的,一个40多岁的农民,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却必须用普通话来教育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因等不及国家支助的时间,想要孩子更快的拥有听力,进行正常人的生活,卖房子卖车借钱也要凑几十万自费给孩子做人工耳蜗……为了孩子,很多的家庭都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也让很多家庭发生不和,甚至离异。每个家长都那么努力的教育孩子,却因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欠缺,没有使用更好、更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导致孩子进步慢,错过了孩子康复的黄金时间。今天的亲子同训考核中,看着这些家长,每个家长都很认真的答题,都想要为孩子争取更好地学习方式,想要得到更好的机会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有的甚至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孩子来考试,看着他们白发苍苍了,还要戴上老花眼镜,看着从未接触过的题目认真的思考,有的甚至请假、夫妻俩一起来考,看着他们一个个那么认真地思考、做题,真的很心酸,很想让他们都过了,可现实却不能如我们所愿。这些不是一般的孩子,不可以把他们抱起来抛,因为他们身上有助听设备,不可以玩太剧烈的运动,不可以玩水,不可以独自上厕所……他们像国宝般被保护着,没有了一般孩子的童趣。是的,在这里他们是正常的,因为所有孩子都带着助听设备,在这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接受着同样的对待,他们拥有着老师和父母的爱,然而,他们终将要毕业,要离开这里,离开康复中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波折没有随着毕业而结束,一切才开始。他们要接受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在这里,他们也许还不明白自己跟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离开这里,他们是特殊的,他们要面对、接受自己身体的缺陷,要接受外人的眼光,要接受所有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不一样所带来的一切不一样的对待。或许有路上行人歧视的眼光,或许有老师不正视的目光,或许有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所有的这些让一个孩子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接受。看着孩子们毕业,我心里总是产生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很高兴孩子能出去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迎接不一样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很担心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后,能否面对世人世俗的眼光,接受自身的不足,会不会觉得孤单,
康复中心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