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泉映月》,要让学生全然进入“人曲合一”的境界
●体验一段人生
●发现一道美景
●感悟一片情怀
●理解一首曲子
●领悟一种精神
发现一道风景
要让学生先发现这道“二泉映月”的美丽风景,即在学生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并进行品读。随后,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那些优美的词语进行摘录、概括,并可以连成一首诗,用心品味体会这种如诗如画的美景。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发现一道美景
体验一段人生
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谈两次来到了二泉池畔的感受,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借着想像的翅膀,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让学生自己的感情跟阿炳一样,走进七十年之前阿炳生活的那一刻,让学生把他自己想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把他自己想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场面写下来,及时进行小练笔汇报交流。
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
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导语: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音乐,使学生欣赏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画面,而后谈感受,理解一首曲子,并回放那首诗“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进行感悟。
领悟一种精神
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质疑:小泽征尔为什么认为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直面生活、品味生活,领悟生命的真谛。
本课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情感,有人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我们要紧扣“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饱含深情地反复引读回诵,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用我们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在绵延不绝的乐曲声中渐入佳境,孩子们的情感才能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走近了《二泉映月》。
要想让学生受感染,我们还要精心设计提示语,这样才能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阿炳苦难的生活,感受着音乐对阿炳心灵的抚慰,一字字、一句句,将学生的情感引入高潮,让师生的情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样饱含深情的朗读便会脱口而出,一声声,一遍遍,不是简单的朗读堆砌,而是来自天簌的深情地表白。
例如:阿炳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记叙了民间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