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翻开《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长的密码》一书,就象在我眼前畅开了心理辅导的一扇大门。让我眼前一亮,思想顿时飞翔起来。开始读蒋玉燕老师的文章,是在班主任之友、心海扬帆等教育论坛,朴实、精当的文字,深刻、清新的思想,实用、易学的方法常常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文章总是获益非浅。正是这些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开始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不久就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一个原先令我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竟然只做了三步工作就改头换面了,最主要的是耗时不多。就此我还写成了一个案例《优点就是进步的理由》。这一个案的教育策略就来自于蒋老师的一个帖子《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这故事现在已经被编入《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中。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心理辅导知识特别深奥难懂,想必这也是许多班主任对“心理辅导”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吧!联想许多心理教育书籍,理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抽象的名词概念一大串,还有一大堆原则和策略,没有一定的根基,哪能啃得进去!最困惑的是读了还不知如何去运用呢!而蒋老师的《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没有专门讲理论,也没有过多的专用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心理辅导原理,把枯涩难懂的理论、技术恰到好处地融进一个个案例之中,让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妥贴,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是那样的完美!令人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细读书稿,可以发现蒋老师为读者着想的那一份体贴与善解人意。有时文中几乎不用专业术语,只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向读者呈现某种心理辅导方法。《“刺猬”不再蛰人了》一文便如此。有时蒋老师还会在某个地方,给你铺设一个坡度适当的“阶梯”。譬如《如春风化雨般熄灭“战争余火”》一文,在涉及到“激情”与“心境”的内容之前,蒋老师对这两个名词作了简要的解释,让读者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是“门外汉”,有了蒋老师精心搭建的“阶梯”,即使一点没有心理辅导基础的老师也能看明白,而且能学着做。书中的教育故事一个个似曾相识,师生冲突、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失窃事件、迟到现象、课堂管理、学生转化、异性交往,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线老师无法回避的。面对这些,我们曾经困惑过,求助过,可我们仍然困惑着,迷茫着,而蒋老师却在这些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书中提供的范例,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却能够帮我们打开新的视野。案例中呈现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准自然后果惩罚法、矛盾意向法、空椅子法、自我质辩法、行为契约法、提供信息法、赞美技术、优势扩大技术等等,这些前所未闻的心理辅导技术令我心动,令我着迷。此外蒋老师独创的青春恋后果暗示法、知识自信双补法、优生免疫法、心灵故事引导法,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读着书中的故事,有时会茅塞顿开,有时却是会心一笑,有时会忍不住联想起自己处理过的某个案例,有时还会产生马上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冲动。可惜暑假期间无法尝试。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或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这也是德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改变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可有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违背这一教育规律……常听到这样一类抱怨:‘我已经找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