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论文.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梵宗寺
摘要:建筑与人、与人的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字:协调,特色,融合
生活在建筑中的人影响着建筑的整体价值。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西北4公里处的梵宗寺是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竣工于乾隆八年(1743年)的汉藏合璧的古代建筑。作为藏传佛教圣地庄严肃穆可想而知。但作为当今社会的佛教建筑又经历过文革的破坏,虽然大殿中的佛像让人心生敬畏,但僧人僧袍下露出的皮鞋和不经意间瞥见的现在化设施让人顿生矛盾。仿佛刚刚进入百年前的时光,还没等站稳脚就被硬生生的拽回来。
文化环境决定了建筑的建造特色
但梵宗寺还是极具特色的。因其建于清朝,建在蒙古族聚居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所以寺院内部有乾隆皇帝御赐刻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匾额。其远离人类聚居区,附近多为农田,较好的保持了清幽的环境。寺院里有一株两人合抱的百岁老杨树人们把它奉为了神树,上面挂满了信徒们祈福的哈达。。
建筑需要与环境融合在一起。
梵宗寺有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其偎依山间,坐北朝南,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抬升,随山势高低筑成阶梯式院落。从外部远观在松柏的辉映下视觉上充满了层次感,在红紫色山峦的映衬下倍显庄重。
建筑有故事而住在建筑中的人式建筑的主角
在寺院的一个角落,有一堆垒起的青石堆,据说是给院里的白蛇建的家。在寺院没人看管时,院里到处是蛇,很少有人敢进来。后来在修复寺院时,还发现了盘在一起的蛇,活佛便指示给蛇建了这个家,从此院里很少再见到蛇了。
蒙古包
蒙古包是草原上的民族特有的房屋形式。因为在草原上生活经常会随着牧草而迁徙,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这就为迁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蒙古包古称穹庐自匈奴时代就已经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截然不同于中原建筑,但以其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成为草原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水泥、土坯、砖瓦,原
料是木材和毛皮却造就了包内可利用面积大,空气流通好,采光条件好,冬暖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