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尊重幼儿能力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时时事事尊重孩子,仍然不是一件易事。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专题讨论中,教师就尊重孩子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讨。《尊重幼儿能力的策略》一文,就是教师智慧的总结。这些年来,广大教师在尊重幼儿的人格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尊重幼儿能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习惯于为幼儿安排好一切,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如教师习惯于用指挥的口吻与幼儿讲话,使幼儿觉得自己弱小无能……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都要弱于成年人,因此,教师习惯于用指挥和千涉的方式“教导”幼儿。这种教育作用于幼儿后,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而自我价值感具有“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能力的发展,导致发展的缓慢。现代教育理论已揭示出这种教育的低效性和负面性,认为它严重违背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种指挥和干涉的教育方式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而且容易养成幼儿逆反、恐惧等不健康心理,压抑幼儿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强调,要尊重幼儿的能力,就要相信幼儿的能力,允许幼儿自己选择、自己探索,给幼儿出错的权利,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建构知识,获得发展。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专题讨论中,我们就如何尊重幼儿的能力提出了如下策略。 ,幼儿便能多一分发展。蔡秀萍(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班上最近新装了一个餐巾纸盒。早饭后幼儿都主动去那里拉下一张餐巾纸擦嘴。并把用过的纸放入垃圾桶里。不一会儿,垃圾桶里就装满了纸。我灵机一动,想抓住这个机会提高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我边将废纸倒出去边说:“这些纸可真占地儿。看起来小朋友吃一顿饭我就要倒两次呢!”听了我的话,幼3L41'1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献计献策”:“蔡老师,我也会倒,以后我帮您倒吧。”“如果拿一个沉一点的东西压在上面,就能多敛一些了。”“把纸攥成小团就不占地儿了”……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以后,大家一致认为“把纸攥成小团”的方法最为可行。就这样,我们班的又一个常规要求在孩子们的共识中诞生了。其实,幼儿具有无限的潜力,关键看我们能否开发它。 ,孩子的表现会令我们刮目相看。幼儿的能力是否能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合于成人的各种工具,幼儿用起来肯定显得笨手笨脚。反之,提供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工具材料,就能为幼儿操作、发展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教师的限制不仅给了幼儿一个消极的自我暗示(“你不行”),还压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剥夺了幼儿尝试、发展能力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想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客观事物本身,为幼儿提供帮助,而避免强调幼儿的弱小。例如,当幼儿想给班里的鱼缸换水时,我们不应该说“你们太小,干不了,还是老师来吧”,可以说“鱼缸太大了,我们一起搬吧”。我们强调让幼儿做一切力所能及和力所将能及的事情。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帮助、鼓励等精神支持。 。陈立(北京西城区曙光幼儿园);小班幼儿阿德用一个餐巾纸盒为小兔子做了一个过冬的象,并在盒子后面为小兔开了一扇门。我没有轻易告诉他“你做的房子太小,兔子进不去”,因为
《如何尊重幼儿能力》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