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共绘家乡发展新蓝图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头屯河农场学校三年级(3)班,我叫王世伟,是一名土族男孩。今天我故事的题目是“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共绘家乡发展新蓝图”。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场人,作为兵团人的第三代,每天目睹着身边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温情剧,它感动着我,我想把这些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在座的每一位:我家住农场三连,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连队,维吾尔族居多。在这里,有这样一位汉族伯伯,他与维吾尔族职工情同手足的友谊,被传为佳话。这位伯伯就是农场的致富能手——杨朝杰。2003年,初来乍到的他原以为少数民族难打交道、会欺生。可后来发现当地里忙,顾不上做饭时,他总能吃上民族朋友送来的热馕、热茶。最难忘的是他刚买回农机时,因拖拉机个头太大、农机具又太宽,进不了院子,修理和存放在外面,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好兄弟库尔班叔叔二话不说,拿起坎土曼挖到了自家的大院墙,“突突突”地把拖拉机开进来院子里平坦的地方。这一幕情景深深地印刻在杨朝杰伯伯的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杨超杰伯伯经常来到库尔班叔叔家的田间地头,将自己学到的科学种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维吾尔族好兄弟,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库尔班叔叔逢人便夸:“杨朝杰,亚克西!”这维汉两家的关系日益亲密,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同住在佳福小区的维吾尔族教师巴哈丽与汉族教师张红团结互助的故事在我校师生中广为流传。张红老师的儿子陈德华,一心想学习维吾尔语。巴哈丽老师得知后,每周挤出时间主动教陈德华学习维语。看到在巴哈丽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儿子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张红老师喜在眉梢,乐在心里。当听说巴哈丽老师的儿子瓦利斯学汉语很吃力时,张红老师决定每天下班后,帮助瓦利斯补习功课。张老师就从最基础的“a、o、e”给他教起,张老师耐心地教,瓦利斯认真地学。很快,以前上语文课就犯困的他,居然屡屡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学习进步了,越来越自信了,巴哈丽老师一家对张老师心存感激。逢年过节时,总不忘送来美味的油撒子、烤包子以示感谢。我所在的三年级(3)班是由汉、回、藏、土、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全班31名同学相亲相爱,团结和睦。课间时分,教室里新添了这样一番场景:班里出现了一对对不同民族的学习搭档,看!汉族同学陈静燃讲得仔细,维族同学吾米提江听得认真。有时听者脸上显出疑惑,讲者则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为其讲述,多么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啊!瞧!班级联谊活动中,汉族同学学习民族同学婀娜多姿的麦西来甫舞,了解他们的民族乐器木卡姆,民族同学学习汉族的歌曲,舞蹈,每每此时,教室里总是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运动会赛场上队员奋力拼搏,其他同学组成拉拉队,为本班加油助威,场上场下各民族同学亲密合作,完全打破了民族界限,体现出团结友爱的动人场面。今年古尔邦节,我班的哈萨克族同学胡热拉依邀请了几位不同民族的同学去她家做客,她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此次拜访中,我们知道了伊斯兰教的习俗习惯。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不吃带血的家禽。他们的主食以羊肉和馕馍馍为主。他们热情好客,很注重礼貌等等。维吾尔族男孩艾力亚江,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可怜孩子。母亲身患重病,几乎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靠长期服药来维持生命。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可怜的低保费就是她们母子唯一的收入来源。
民族团结讲故事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