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21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确诊为睾丸扭转,12例行睾丸切除,9例手术复位并行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3年,手术复位患者中3例出现睾丸蒌缩。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治疗上主张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存活率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睾丸扭转;睾丸固定术;睾丸切除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国编辑。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可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萎缩。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期和青春期是发病的高峰期,青春期的阴囊急症中50%为睾丸扭转所致[1],且易误诊,误诊率高达55%~85%[2],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我们于1998年~XX年共收治睾丸扭转21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年龄9~50岁,平均21岁,其中方法本组21例均行手术探查。术中将睾丸复位后,以热盐水包裹30min,促进睾丸血液循环恢复,观察睾丸色泽变化。睾丸颜色恢复正常,血供恢复,则行睾丸固定术;如睾丸颜色无变化,血供无好转,则行坏死睾丸切除;术中无法确定睾丸活力者行快速病理检查明确。结果手术发现全部病例均为鞘膜内型睾丸扭转,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180°~720°不等,睾丸呈灰至紫黑色不等。12例术中睾丸色泽逐渐恢复后行睾丸固定;9例睾丸色泽无恢复者行坏死睾丸切除。睾丸固定患者术后随访3年,出现睾丸萎缩3例。讨论睾丸扭转可分为鞘膜外型和鞘膜内型,前者扭转发生在睾丸鞘膜之上,主要见于新生儿,临床少见;后者多见于青春期男性,其发病多与解剖异常有关[3]:睾丸系带、引带过长、缺如或提睾肌痉挛等增加了睾丸活动度;鞘膜壁层在精索上止点过高;睾丸完全被鞘膜包绕,后外方与阴囊无附着点,缺乏固定;睾丸高位或异位。中国剧烈活动、外伤、提睾肌痉挛等是造成睾丸扭转的诱因。睾丸扭转起病急,常在睡眠中突然痛醒或剧烈活动后发病,表现为突发患侧阴囊疼痛与肿大,患侧睾丸明显肿胀,触痛,抬高呈横位,少数患者可抬高至腹股沟外环处,睾丸上方的精索变粗,扭转处可触及硬结,精索结构触诊模糊,发病早期尚可发现位置异常的附睾,数小时后因水肿及炎性渗出触诊难以分清睾丸和附睾,患侧Prehn征多呈阳性,且提睾反射消失,鞘膜囊内可有暗红色血性渗出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睾丸扭转诊断准确率达95%[4],可发现睾丸内血流减少及消失,是可疑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突发一侧阴囊肿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基础上,所有可疑病例均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中国编辑。睾丸扭转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探查,手术复位争取在发病后h内完成,高度怀疑或已经诊断为睾丸扭转时,术前对患侧阴囊进行冷敷,可使缺血h内的睾丸保存90%的功能。文献报道指出睾丸缺血h影响生殖细胞,而10h以上还会影响间质细胞;持续扭转90°、180°、360°、720°时发生睾丸坏死时间则分别为d,~d,12~2h,h[5]。术中睾丸复位后,应仔细观察血供是否恢复,必要时可行快速病理检查明确睾丸组织的活力。睾丸复位后,为防止复发,双侧睾丸均行睾丸固定术,一般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壁和中隔缝合3~4针,随着血供恢复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术中术后应使
睾丸扭转21例诊治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