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沙溪由建设部、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太仓沙溪镇榜上有名,这是太仓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古镇。沙溪,俗称沙头,又名印溪、团溪、七溪,在唐宋时期这里已形成村落,定名为涂松市(至今,镇东还有涂松村)。元代末年,张士诚在姑苏称王后,于涂松修筑土城,并设立义兵营防御海盗,百姓苦于战乱骚扰,纷纷西迁,在如今的沙溪地界定居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这里逐渐形成了集镇。明代弘至十年(1497年)太仓建州,沙溪始属太仓州。当时因为太仓的娄江淤塞,开凿于宋代的七浦塘成为苏州府和崇明县之间往来的必须通道,官民商贾,纷至沓来,沙溪占尽了发展先机,迅速成为“东乡十八镇,沙头第一镇”的局面,至此,沙溪逐渐走上了繁荣兴旺的道路。1905年,更成了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而改革开放以来,沙溪紧跟潮流,已发展为现代化大镇。汽车一路开来,我已目睹太仓农村的现代面貌,许多村落已合并为整片的别墅式住宅区,不乏配套的园林风光景致;笔直的公路四通八达,林带绿树成荫,沟渠河道宽阔整齐,高压电网纵横交错,桥梁全改造成能承受重压的钢筋水泥大桥。凡工厂都有美观的厂房,不再简陋杂乱。被誉为太仓第一工贸大镇的沙溪,究竟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我面前呢?白云路口竖立着一座沙溪镇的标志性大牌楼,向北,是沙溪的主要现代商业区。宽阔的柏油路两旁,商店鳞次节比,饭店五花八门,麦当劳、肯德基之类洋快餐店居然也来报到了。人行道边,停满了私家小汽车、摩托。沙溪以她的现代化风貌向游客展开欢迎的双臂,但旅游者到沙溪来,最感兴趣的却是沙溪至今仍然刻意保留着的“明清老街”、古桥、古宅和古园林。未来之前我研究过沙溪地图,对“橄榄岛”这个浪漫称呼感到十分新鲜好奇。这个所谓“岛”原来是没有的,其实就是经过新开挖整治后的戚浦塘和老戚浦塘之间的一块陆地而已,全部属古镇范围。但两条河道并不宽阔,以至于游客和“岛民”谁也感觉不到自己是在什么“岛上”。“岛上”古旧老街小巷纵横,房屋杂乱无章。游人稀少,街巷间经常渺无一人。我置身其中,看着周围静悄悄挤挨着的古旧的老房子,除了走石板路的喋喋之声,恍如隔世。只有靠义兴桥处,因为新修建了亭廊水桥的缘故,稍许展现了比较靓丽的水乡风景线。游客追逐的古趣,多在老戚浦塘上。两岸古宅民居枕河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因沙溪商业的发展和迁居居民文化背景的不同,经过了百年的融合,形成了集浙江宁绍文化和徽州文化于一体的沙溪临水建筑的奇丽风格,河棚、水桥则成为七浦河畔最为别致的风景。义兴桥以高、徒、藤蔓、沧桑感强著称;新桥上建有一个亭子,风格独特,容易吸引游客的眼球;中间的庵桥,名堂在于桥北有个早年闭桥用的门洞。一般来説,旅行者只要顺白云路走上老戚浦桥,自然会对东面的新桥的古典美而由衷感叹。就我的感受,义兴桥周围才是品味沙溪水乡古趣的最佳之处。其余如廊桥、利济桥一般般。古街的入口处,有一民国时期风格的家具店,乃是中国现代舞蹈界的泰斗吴晓邦的祖居,店名万和祥。吴晓邦的故居在白云路的西面,当地人叫小白楼。关于吴晓邦,有一个流传甚广、大家在学生时代的文艺晚会上常能看到的“游击队员之歌”舞蹈,据説就是他创编的。在一条小巷深处,可以看到一口古井,一座别致的古建筑半露风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富商龚氏的雕花
闲游沙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