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和音乐共舞新课程提倡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文精美、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很多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课堂上教师须引领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领悟作者的情感。那么怎样利用教材,将作者、老师、学生三者的心声相互碰撞、交融、奏出完美的乐章呢?我想,单纯的读书、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溶为一体,思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飞进那美妙的艺术殿堂。一、音乐导课,营造氛围“导入”也叫“开讲”。在一堂课中,教师如何敲响这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的鼓点,确实应当“不同凡响”,需要做精心的艺术构思。为把学生尽快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利用与课文心灵相通的音乐导入新课,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二、音乐背景,催化情感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只是死板的字符。对于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低年级学生读课文很难理解其中的情感,如果我们适时地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活泼生动的、低沉缓慢的或抒情悠扬的等等,音乐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激起情感的共鸣,心中涌起美妙的感受,使师生进入到一种诗意的氛围之中,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三、音乐结课,意犹未尽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篇好的课文,读了后总会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如果在课堂的应用评价阶段使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一定感到比较劳累。为了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不妨在总结时一改往常的做游戏、抽签问答、竞赛等形式,如果在这时播放一曲与课文的意境相协调的音乐,让学生边跟唱,边想象,课堂气氛会顿时更活跃,更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或者在学生课后的练习时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身心放松,这样会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让音乐与语文携起手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音乐启迪学生智慧,让音乐萌发学生的灵感,让音乐催化学生的情感,让我们的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观念。音乐与语文共舞,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让语文和音乐共舞》+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