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写作快乐牵手——抓住文本聚焦点,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342300 卢愿语文课堂教学着力要攻克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若能抓住新课程教材中文本的聚焦点,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助写,借写促读,就能一发双贯,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什么是文本的聚焦点?那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看到的精彩之处、沉思之处和争议之处,具体包括文本的美点、趣点、情点、悬点、疑点、歧点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穿插写作训练,必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体做法是:一、仿一仿文本“美点”美文是百读不厌的。名家开始写作时,也都是被美文所打动,师承一家,模仿写作,后来再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美点”,熟读成诵,欣赏借鉴,然后模仿练笔。其实,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含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学生不仅爱读、乐读、也喜欢模仿写作。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指导学生仿一仿、练一练。如课文《山中访友》,作者用满蘸童心童趣的生花妙笔勾勒了一幅幅美妙图景,以深情的呼告,把山谷、河流、白云、悬崖等昵称成不同的亲人,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出山间景物的美丽。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美读、欣赏之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文本清新的格调句式,对身边的美景来一次即兴仿写。教材可以发掘的美点很多,可以是美的文句,可以是美的想象、美的构思,可以是美的景情结合、美的细节、美的修辞……只要学生觉得美的,都可以作为模仿的最佳素材。二、挖一挖文本“趣点”趣点往往是课文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正因为有了“趣点”,才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趣点(有童心之趣、巧合之趣、诙谐之趣,形象之趣)本身对学生理解文章以及练笔提供了动力。例如,教学沈复的《童趣》,文中写了儿童眼中奇妙的自然诸物,尤以童心描绘帐中以烟吐蚊、欣赏想象中的“鹤唳云端”之美景和俯身草丛遇哈蟆吞争斗之二虫的险情最有趣。借此趣点,我及时指导学生,挖一挖自己生活中的“趣点”,引幽发微,写一写对生活的热爱,并与原文对照,再次体会作者的匠心。当然,对“趣点”的挖掘不能仅仅停留在“有趣”,而应该让学生从中学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教师可着重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作者的巧妙构思及写作技巧有所领悟,从而对作文的写作内容与方法加以思考,渐渐改变自己淡乏味的现状。三、抻一抻文本的“情点”文本的“情点”,是读者情为所动的落泪点,是文本的耐读、精华之处。如《羚羊本雕》中“我”在父母的重压之下到朋友家讨回木雕掩泪而回时的情感描写,如《斑羚飞渡》中老斑羚在整个种群一半牺牲一半生存,自己毅然走向深渊时的情境描写。这些都能给学生一种人文氛围的感染,使他们更理性,更高尚。初中学生阅历浅,生活体验少,对于文本的动情之处,往往不能深入体悟,教师应将“情点”抻一抻,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升华,再结合自身感受抒写一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拖着肥胖的身躯吃力地爬月台这一幕,让本来觉得自己已能自立,父亲来车站送行
《让阅读与写作快乐牵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