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堂小天地 教学大舞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堂小天地教学大舞台“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将是一个探索不尽的命题。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学生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话就说,要让小小的课堂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一、赏识学生的随意“插嘴” 在四年级的活动课上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当老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逐步进行讲解时,班上的“调皮鬼”小声嘀咕了:“这样想太复杂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细心的老师没有呵斥他的“插嘴”,而是让他立即走上讲台给大家解释:“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和头对应),是鸡的只数,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有创意的见解啊!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顺水推舟,干脆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来个小组讨论。结果,下课时,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较之以往的课堂教学,它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或许,从上面的课堂教学剪影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些正在发生着变化的因素。比如说,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关注学生的兴奋点,由此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热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等等。 二、大胆质疑探究新奥妙 其实,对于对话、生成、自主、体验、探究等这些词语,很多教师并不陌生。但要细究它们的内涵,大家就不一定都能准确地说出一二了。这些词语本身凝聚的就是新课程所要构建的一些新课堂理念,但是如何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形态,可就是对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挑战了。 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要自己养蝌蚪,亲眼看看蝌蚪变青蛙的经过。结果,孩子们通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癞蛤蟆和青蛙的蝌蚪是不一样的。癞蛤蟆的小蝌蚪身体椭圆形,尾巴比较短,全身油黑发亮,尾巴颜色较浅,它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游动;青蛙的小蝌蚪身体呈圆形,尾巴很长,全身青灰色,有几道斑纹,它们不爱在一起游动,喜欢单独分散活动。根据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对语文课本大胆质疑──—课文中的描述“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是青蛙的小蝌蚪没错,但是课文配图中的小蝌蚪都是聚集在一起找妈妈的,而青蛙的小蝌蚪是喜欢独来独往的,看来插图还是有点问题。瞧,一旦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激活,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而只有孩子们真正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一种理想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境界──—超越课堂,超越学习,变学习为一种鲜活的生活。 三、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一段实录: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在补充教材里,找到了没有?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

《课堂小天地 教学大舞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