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后感用了很久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合上书之后,脑子里除了经常提的几点杜威的思想主张之外,并无其他。经过国人翻译,晦涩的语言让我似懂非懂,才反思意识到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思维能力如此之差。杜威的《明日之学校》内容丰富,包括了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等等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总的来说,无不体现了他对“儿童”这个群体的尊重和关注,对“儿童活动”的重视。需要说明的是,他并未忽视对社会的探讨。对这些话题,杜威深刻而又具体的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杜威说,教育是儿童的生长,是儿童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结合我的教育成长经历,以我对中国中小学教育过程的了解,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是知识中心的。我们一遍遍的喊着减负的口号,高高的举着课改的大旗。可是,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中高考时,每天晚上学到11、12点,早上4、5点就起床的学生已经数不胜数;学生身心俱疲,小学生经常会说不想去上学,甚至中学生也会疑惑这么累为了什么。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只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去上学直到大学。杜威的思想就像是一股春风,一口清泉,给我们长久固守的思想一种新鲜感。1919年,杜威来到中国宣传他的教育思想,可是,九十多年过去了,杜威教育思想并没有在我国广泛传播和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的成就很小,只有小部分人喊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大部分人仍在继续走自己的老路,努力把人类文化遗产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教学还是占主导地位。我不禁反思,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包括美国和我们的国情不同,经济条件基础不同。可是,正因为教师大堂课讲知识,不是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造成了学生背过、考完、忘完。其实,我的教育学习历程,让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体制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很累的,生长的很迷茫、也很不快乐。看不到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还有一些要反思、改进的地方。杜威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的转移。是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组织起来。很多人根据这句话,认为杜威是奉行“儿童中心”的。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了杜威的意思,读完杜威的书,对杜威思想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可以知道,杜威是针对传统教育中“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要以儿童为中心。这里谈的是儿童的重要性和地位。而在儿童与社会的关系上,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有机统一的,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社会因素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说,“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从社会身上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杜威主张学校教育应按照民主社会的要求加以组织,使个人特性与社会价值与目的协调起来。我很赞同杜威的想法,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时不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外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儿童通过缝纫、木工、烹调、种植等主动作业的形式,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成长和发展。比起死记硬背课本和课堂接受知识,我更喜欢这样生活气息很浓的课堂。可是,我们的教育仍是在为了成人的生活做准备。父母、老师们在我们耳边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上学,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好的生活。”这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