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返朴归真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上转来一位城里的同学,正好和我同桌。因为是城里的,所以除了羡慕她漂亮的蝴蝶结外,我还特别羡慕她作文时使用的一宝贝——好词佳句集。借同桌的光,我也得益了一回。清楚地记得,我为了写妈妈的外貌,就摘了这么一段:“妈妈笑起来,眼角就像一朵绽开的菊花。”于是,那次的作文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来,老师也问我的同桌借了这一宝贝,并在每天中午将一些好词佳句摘抄一黑板,让我们跟着抄录下来,以便日后作文时装饰之用。到了初中,有一回写到人物,我又把“妈妈笑起来,眼角就像一朵绽开的菊花。”用了上去,没想到老师非但不表扬,反而写了这一段评语:“眼角怎么会生菊花?比喻不恰当!”那时,我纳闷:明明是好词佳句,老师怎么会不明白?后来自己想想,觉得也是,我看妈妈无论如何的笑法,眼角的皱纹也不像菊花啊。现在自己当了小学语文教师。刚工作时,向老教师取经,发现大家都推崇学生使用“采蜜集”。我突然自得地想:这我小学时就做过,简单得很!于是我也在班上大力推广使用采蜜集,且告诉学生:“采蜜集一册,下笔如有神。”在批改习作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了蜜蜂,在不停地搜索所谓的好词佳句,用鲜艳的红笔圈啊画啊。果真好词佳句在一篇文章中就那么重要吗? 近日,我在反思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特别是作文教学。我思考: 一、《安徒生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获得“纽伯瑞文学奖”的丛书以及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洋葱头历险记》等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靠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 二、无休止地采蜜、装饰文辞是不是会导致华而不实的学习作风。学生不在立意构思上下工夫,而是去矫柔造作、无病呻吟,为装饰而装饰。这样的导向正确吗?过度的偏重辞
作文应返朴归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