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指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作品鉴赏上片写景。开头两句点明写作地点。秋天深了,落叶已要飘尽,在关塞看见了大雁南归。见大雁南归,身在边关的作者也想到自己应该还家了。接下来的这两句写景。可能是眼中之景,也可能是想象之景。但是写家乡景色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很可能是作者心中的家乡景色。下片抒情。一、二句不直接接景物,而是先写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不再想做官,想叶落归根了,与第一句暗相照应。第三句虽是写景,实际上还是写自己,自己无机心,哪怕与沙鸥相对沙鸥也不会被惊飞的。第四句写柳溪。这个地点则一定是作者家乡之景。家乡父老怜“我”,这里“怜”是哀怜的意思。他们哀怜的是后面一句的内容。最后一句写道,溪南头钓鱼的地方,很久没有去钓鱼了,都荒却了。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很令人哀怜。反说家乡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从这里作者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作者简介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诗”(《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
诗词雅韵周周读第10周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