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央行产生的必然性:(1)商品流通的扩大与各私人银行券流动局限性的矛盾,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威银行统一发行全国流通的货币。(2)金融经济内在联系与银行票据清算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客观要求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公正的票据清算机构。(3)单个银行的资金有限性与资金需求的扩张性以及可能的流动性危机,客观需要一个“最后贷款人”给予最后支持。(4)政府利益与私人银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客观需要专门机构作为政府管理机构和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商品经济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内在要求,而国家对经济、金融管理的加强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外在动力,中央银行便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二是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这类中央银行,国家不持有股份,全部资本由其他股东投入,由法律规定执行中央银行职能。(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该类央行建立之初就没有资本,只是由国家赋予其中央银行职能。(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中成员国共同组建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是由各成员国按商定比例认缴的,各国以认缴比例拥有对中央银行的所有权。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用、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为政府代办各种金融事务。(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全国金融机构的票据清算中心、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4)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政府金融政策,管理与协调全国金融活动的银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资产项目,负债与资本项目。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货币发行的原则:(1)垄断发行原则。货
中央银行重点(侯文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