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化学,创新的思维 ──一道中考试题的赏析湖北宜昌市第七中学刘四方[试题]200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题第23题:现有五种溶液: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请你从中选两种溶液,用五种不同的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用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①你选择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鉴别它们的第一种方法是:(包括步骤、现象、结论)③鉴别它们的另外四种方法是:(只要求写出所用试剂)④写出③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道好的题应该不是所有考生都难以“下咽”的苦果,恰好相反,应该是所有考生“品尝”时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一道菜肴。23题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也正因如此,该试题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选择的自由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从中考阅卷情况来看,该题很好地体现了《中考说明》中的低起点、小坡度、严标准的要求。试题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学生可以任选五种溶液中的二种,这样的组合方式有10种(见下表)。 组别**********选择溶液HClH2SO4HClCa(OH)2HClNaClHClNa2CO3H2SO4Ca(OH)2H2SO4NaClH2SO4Na2CO3Ca(OH)2NaClCa(OH)2Na2CO3NaClNa2CO3 只要你动笔,第①问应该是举手之劳。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越大,鉴别的方法也就越多,发挥潜力的空间也就更大。如果以每组最少平均5种方法鉴别来计算,则共有50种方法之多。也难怪阅卷教师在此题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学生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鉴别方法,折射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二、知识的系统性和表述的简洁性试题同时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样在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系统性之上的。由于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显性有题目中提供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具体物质化学性质的相异性;隐性的有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这些知识点分散于全书的各个章节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复习,是完整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由于是简答题,要求考生回答时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实际上,该题有多种多种表述方式,阅卷中考生最常用的是叙述式、流程式、图示式。以第2组选择组合为例解答如下:(1)叙述式: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待鉴别的溶液少许,各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盐酸;变蓝的是氢氧化钙溶液。(2)流程式:(3)图示式:三、过程的探究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在《中考说明》中,已明确提出:“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具有探索性、开放式的简答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小结反思、悟法开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考生用的是常规方法,个别考生突出了自己的个性,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如有的考生选择含有硫酸的组,将两种溶液分别涂在火柴梗上,较快变成黑色的,则所涂溶液为硫酸。这种解答考虑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考生对浓硫酸的脱水性情有独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其思维轨迹进行探究的过程。灵感的突现、方法的顿悟、思维的创新,将学生的个性尽显答卷之上,可谓淋漓尽致。阅卷完毕,余音绕梁;静思此题,韵味十足;再次咀嚼,回味无穷。该试题对今后教学具有以下导向功能。“
开放的化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