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问题感受快乐数学是现实的,是生活的,是活动的,是操作的,是儿童可以做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是一门基础的课程。这里我所提到的“问题”,并不是指数学本身有什么问题,不是挑数学的“刺”;我是指数学与问题息息相关,没有问题的数学是空洞的数学、是“死”数学。数学的学习就是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魅力数学课堂教学从哪里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从现实的问题出发。我们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比如,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校园,一些数学问题一下子就“蹦”了出来: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教师要教多少个学生?校园面积、操场面积、教室面积各是多少?学校图书室共有多少本书?平均每个学生几本图书?学校的旗杆有多高?上操时每排多少人?排了多少排?……可以想象,这些现实的、近在咫尺的数学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啊!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自己认为挺重要的问题,这时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可以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笔者曾引导本班的学生开展了“数学家看校园浪费”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调查总结出校园里一些比较重要而又经常被忽视的浪费问题,把它上升到数学层面,形成数学报告,向全校队员公布。如浪费纸的问题,平时没有多少同学在意自己浪费了多少纸。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汇报、计算、制表,让同学们看来是“小儿科”的一件事,以少聚多让人触目惊心了。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校现有20个班,900余名学生,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校就要浪费900余张纸。且不说资源浪费,单从经济方面,900张纸可以做20页一本的作业本45本,就算每本作业需要5角钱,,一个月下来就是450多元钱(以每月在校20天算),一学期下来就是1900多元钱(以每学期在校四个月算),多大的一笔浪费呀!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的浪费是如此巨大,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浓!二、让学生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满足学生强烈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1、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整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创设了一个“过生日”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过生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找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切入点。数学被我们赋予了“生命”,学生学习时兴趣盎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理解了数学原来就是生活中的一门学科。2、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有效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出的问题编成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如指导学生学》进行问题的创设,用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创设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的王国中学习掌握“9”的乘法口诀。这样的学习还有哪个孩子感到枯燥?还有哪个孩子不积极投入知识的学习中?3、多变的问题情境教材中有时提供的情境图包含的信息比较丰富,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同一个情境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
感受问题 感受快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