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学习品质胡坊小学万小云我们说: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因此,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那么,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呢?一、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和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不要重复回答,思想开小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交流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如做“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学习品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