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兵者,诡道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名气自无需多说,但无论什么时候再有影响的著作都不会被绝大部分人通读深究,在中国尤其如此,原因既复杂又简单,在此不赘述。所以这些著作基本上是游离于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之外的,作为军事这个特殊领域思想精华集大成之作的《孙子兵法》尤其如此。但通读之人就能对其有深刻周到之了解吗?未必,至少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点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要么天资聪颖,要么熟读深思,要么经验丰富,而这些条件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所以对读过它的人来说所留下的也便只是由零零散散的个别精彩句段所构成的模糊的印象而已。而“兵者,诡道也。”无疑是其精彩句段中最富盛名者之一。“兵者,诡道也。”语出《孙子兵法·始计篇》第一。这一篇也简称《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在此篇中孙子提出了“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这些属“庙算”的具体内容。其中,“兵者,诡道也”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1]当然“兵者,诡道也。”只是“诡道十二术”的简要判断和概括,要想完整地理解这句话那就非得把它放到原文中不可,否则便有望文生义之嫌。原文如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便是所谓的“诡道十二术”。考虑到绝大部分现代人都不懂文言文,而且所谓懂的人也只是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远不能得其要领,所以在此不得不再啰嗦一番。对本句的理解,关键在于“诡”字。“兵者,诡道也”在许多出版的孙子兵法读物中译为: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十一家注中,曹操亦注云:“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对把“诡道”理解为“诡诈之道”,诸良才博士提出了疑议,并从语义角度进行了考证,诸老师认为:“诡”字古义为“变易”“殊异”,“诡道”即为“殊异变易”之道,而非“诡诈之道”、“欺诈之道”。我非常认同诸老师的观点,并试着从《孙子》全文的思想体系作进一步的阐述。《计篇》是十三篇之纲,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十三篇各篇中提出了许多相互对立的概念:如奇正、虚实、攻守、进退、众寡……,都与诡道是紧密相联的,“诡道”的思想贯穿十三篇始终。把“诡道”理解为“诡诈之道”还是“变易之道”实显重要。我们说“变易”,往往是指采取权变的措施策略,从而达到致胜的目的;我们说“诡诈”,往往是指以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蒙骗敌军的目的,“变易”的涵义比“诡诈”更广泛,“诡诈之道”是“变易之道”的一种,包括在“变易之道”中。诡道十二法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是“诡诈之道”,也是“变易之道”;“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并无“诡诈欺骗”之义,亦未必一定得采取欺诈手段蒙骗敌军以达到“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目的,但却是一种“变易”策略。“诡诈之道”说是用今天的字义来解读古文,其理解是有偏差的,其义尚不能涵

论“兵者,诡道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9-03-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