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营学校杨志英教学目标:1、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从多层次理解“不容争辩”,感悟鲈鱼的大,积累语言,感受写法的巧妙。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请同学们跟我一起齐读课题——《13、钓鱼的启示》,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呢?是钓鱼还是启示?从什么中得到的启示?那从钓鱼中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找并回答)2、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点击课件,学生读后谈理解)在课文中是什么让我做起来觉得很困难呢?3、在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时,将捕获的鲈鱼放掉,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我”很难把鱼放掉,把找到的答案划一划。(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二、细品“难”(学生找一句读一句,让他们多读多体会)(一)鱼难钓A、“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B、“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过渡:鱼被拉上岸来,这是条怎样的鱼呢?)(二)鱼大(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谈读结合,品鱼大、鱼漂亮。看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此时我的心情怎样?——品钓鱼者的兴奋、得意、激动。(惊喜、高兴、喜出望外、兴高采烈)那我们带着这种得意、激动、兴奋的心情再读。(过渡:这条鲈鱼很难钓,而且又大又漂亮,要作者放掉它实在是很难,那还有什么原因使作者不想放掉鱼?当时的周围环境又如何呢?)(三)周围无人出示句子:“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过渡:我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是想再次和父亲商量把鱼留下,可父亲的态度是:不容争辩)三、研读“不容争辩”,悟理(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点击课件)1、出示句子:“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你是怎样理解“不容争辩”的?(不允许争论、辩解;没有商量余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要我把鱼放回去,态度很坚决。2、 理解“不容争辩”(1)父亲是否一开始就是这么不容争辩的呢?出示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2)父亲为什么要盯着鲈鱼?(父亲跟我一样,也很喜爱这条鱼,从情感上也舍不得把它放掉,他也许也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3)看来,这条鱼不仅诱惑了我,同时也诱惑着我的父亲,但他最终决
《钓鱼》教学设计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