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泰和县少儿体校调查.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泰和县少儿体校建设现状的调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体育,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杠杆。近年来,泰和县的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构建,城市建设已不可同日而语,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与该县谋划的在吉安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并不相称,特别是少儿业余体校的训练场馆建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县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此原因,笔者对该县少儿体校的建设情况作一调查。一、基本情况县少儿体校创建于1990年,是泰和县唯一的一所县级业余作体校,历经17年的风雨,在体校这个平台上培养的体育特长生,有一些被输送到省市体工队,在省、市、县三级组织的各种比赛中屡获殊荣,为泰和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光彩。2006年,该县运动健儿表现优异,捷报频传,实现了泰和县在省运会上夺金的新突破,综合实力位居全区之首,这是该县近十多年来竞技运动史上的首次突破,也是该县体教结合成功的展示。在2006年全市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泰和县获得了金牌和总分第一,实现了竞技体育的新跨越。在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泰和籍运动员一举夺得了田径、射击、跆拳道、女足项目的10枚金牌,超额完成了市定金牌的目标任务。田径运动员梁小珍因在省运动会上达一级运动员而晋级为省体工队队员,队员陈璇和康滨也因成绩优异被选入省体工队试训,为该县运动员在全国性大赛中争分夺牌埋下了伏笔。学校原址在县城灯光球场,隶属原泰和县体委管理,在1997年的机构改革中,县体委与县教育局合二为一,更名为泰和县教育局体育局,转由县教育局、体育局共同管理,实行体教结合,体校的招生列入了普通中小学生招生范围,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选招体制,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依托泰和三中进行,体校主要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对在大赛中取得佳绩的学生,实行免试保送高中。现阶段开设的训练项目主要有田径、乒乓球和举重三项,配有专职教练4人(其中田径教练2人、乒乓球教练1人、举重教练1人),在训运动员人数37人,比2006年下降了46人。乒乓球项目已建立了俱乐部。体校的日常行政管理由县教育局体育局任命的一名专职校长负责。由于缺乏校舍也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全校全体师生员工只能挤在206平方米的两套单元宿舍里办公、住宿,加之经费不配套,待遇未落实,除已退休的教练员外,在岗的教练员也是人心思走,生源已由2006年的83人降至今日的37人,一些运动项目被迫下马空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对该校基本情况的调查情况来分析,体育硬件设施不足,发展空间受限,政策不配套无疑是制约该校发展的“瓶颈”所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招生选才计划受阻。广大中小学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库,而少儿体校又是培养选拔输送体育人才的基础平台。为了激励体育苗子脱颖而出,泰和县出台了不少旨在选拔培养体育苗子的好政策,如将体校的招生列入了普通中小学生的招生,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选招体制,由体、教两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对应招学生进行了严格的体检、身体素质测试、专项素质测试和文化成绩考核。由体校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安排。2006年,该校对选报体育苗子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小升初选招采取了通过小学生田径选拔赛选拔,初中年级以上的体育苗子一经发现即被选报,随时安排进入泰和三中借读,并免收择校费、借读费和转学费,对在大赛中取得

泰和县少儿体校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