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及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课文,并展开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更深刻地感受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加深学生爱国仇敌的情感。(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2)、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2、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1、课前小游戏(课件出示插图):学生记忆图片。2、刚才我们看到的一组图片曾经都能在一个地方真实地看见,这个地方备受外国人的关注,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总结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二)、研读感悟,体味辉煌。那么,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指名分段朗读。)(根据朗读板书:有-
21.圆明园的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