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矿区概述
何庄煤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的半坡乡境内,距伊川县城约25km,据登封至伊川县干线公路6km,现有简易公路自半坡乡由井田北部绕过马岭山直达井田南部风井场地及乡镇煤矿。隶属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作煤业公司, Mt/a,设计服务年限53年,。
矿区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区,沟壑发育,山坡北缓南陡,地面坡度较大,区内最高标高马岭山+。最低标高段庄附近+,。
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沟壑纵横,地面坡度较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
何庄煤矿位交通较为便利距伊川县城约25km,据登封至伊川县干线公路6km,现有简易公路自半坡乡由井田北部绕过马岭山直达井田南部风井场地及乡镇煤矿,详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本矿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之特点。 7月至9月三个月为降水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最热月(7月),℃,最冷月(元月)℃。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次为北风或东北风
本区属黄淮两河分水岭地带,水系以季节性溪流为主,无大河流。溪流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少量的地下水补给,季节性变化甚大,据查资料:7-9月为洪水期,流量大流势急,洪峰涨落极快,最大洪流量可造成西岸附近低洼地被淹,农田被毁。
井田地质特征
何庄矿井属马岭山勘探区的一部分,该勘探区经河南省地质公司二队,通过近十年时间的地质勘探,于1986年10月提交了《河南省登封煤田马岭山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1987年4月,由河南省储委主持召开了有关单位参加的地质报告审查会,并且以豫储(1987)13号文审查批准该地质报告。指出勘探区内二1煤层已达到经查程度。其储量可以作为建井设计的依据。但在当时由于二1煤层中深部地形复杂,其高级储量大都在+100水平以上,+100水平以下钻孔稀少,故以后工作中应加重深部资源勘探工作,且由于本煤田位于马岭山井田西部,故水文勘探程度较低。
根据何庄煤矿补勘程度低2011年~2012年何庄煤矿安排地面补充勘探钻孔6个,工程量约5080m,其中2011年完成2个,工程量约1800m。2012年完成4个孔,工程量约3280m,的实际情况,要对整个矿区进行地面补充勘探,提高钻孔密度,达到详查精度。
迄今为止整个井田范围内可采钻孔共有24个,分别为2704, 2802, 2903, 3002,3003,副3001, 副3002, 副3003,3101,补3102, 3103,3105,副3101,副3102, 副3103, 副3106,3202,3203, 副3203, 3304,3403, 3502,3503,3506。
何庄矿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及二叠系的中下部含煤地层,共有九个煤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一7、二1煤共层,~,,~,,其中二1煤层为主采煤层。
本地层划属化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嵩山地层小区。
地层自老而新有: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三系、第四系。除覆盖层外呈南老北新的单斜地层。其中石炭系及二叠系的中下部为含煤地层。
1)寒武系(ε)
(1)中统张夏组(2)
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细晶饵状石灰岩,下部具有豆状及肾状结构,与下伏徐庄组(2)整合接触,厚124m。
(2)上统崮山组(3)
灰色厚至巨厚状白云质石灰岩,含不均一的鲕粒,中夹薄层泥岩和砾屑灰岩,顶部溶洞发育,常有本溪组的铝土岩或铝土岩质泥岩充填,与下伏张夏组连续沉积,。
2)石灰系(C)
地表裸露零星,下统缺失,中统平行不整合覆与寒武系崮山组之上,。
(1)中统——本溪组(C2)
上部为灰深灰铝土岩,具豆状,鲕状结构;下部为灰色铝土质泥岩,中含环铁矿结核,偶夹古钻煤,~,.
(2)上统太原组(C3)
与中统连续沉积。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地层。及一组煤,。依其岩性组合和沉积环境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①下部灰岩段
系指太原群底界至L4灰岩顶界的一套地层。主要与灰至深灰色生物质灰泥石灰岩及生物质砾屑灰岩夹薄层泥岩,煤层组成。灰岩计有四层。即L1~L4,其下分别有一1~一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何庄矿0.9Mta新井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