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四.doc:..《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四《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四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2、 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2、 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三) 重点学习第一段1、 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2、 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1) 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2)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四) 作业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2、 抄写生字词语3、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2、 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3、 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4、 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袓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1、 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2、 进入果园。(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2)交流感受。观察说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3、 登亭远眺(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3)作交流。说说自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之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