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步骤
(1)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程序
-----即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在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污染气象特征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大气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并且确定环境容量,通过对污染源变化和环境影响预测,选择规划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制定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确保规划年大气污染物控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
(2)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三个阶段:
①现状评价分析阶段
②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污染预测阶段
③污染削减与质量优化阶段
(3)主要内容
①现状调查、资料搜集
主要是城市大气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
②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
主要包括三部分:
A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分析(包括点源调查分析、面源调查分析、线源调查分析
B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③确定目标和指标
④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⑤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
⑥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优化
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1)-----是以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为依据,根据自然环境概况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域气象特征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规划城市按大气环境质量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①应充分利用现行行政区界或自然分界线
②宜粗不宜细,严格限制三类区
③划分时既要考虑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又要兼顾城市发展规划
④不能随意降低原已划定的功能区类别
(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步骤:
①分析区域或城市发展规划,确定范围,准备工作底图
②综合分析,确定每一单元的功能区
③把区域类型相同的单元连成片,绘制在底图上;将检测的污染物和特殊污染物的日平均值等值线绘制在底图上。
④确定该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的方案
(4)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
①一、二类功能区不得小于4km2
②三类区中的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从三类区迁出
③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将自然环境的界限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尽量减少边界的处理;另一方面应特别注意风向的影响,如一类功能区应放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区应安排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不应设在一、二类功能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④各类型功能区之间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300—500米)。
⑤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⑥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别执行国家标准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J3095-1996)规定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3、、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1)箱式模型优缺点
箱式大气质量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在模拟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时,可以把所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成是一个尺寸固定的“箱子”,这个箱子的高度就是从地面计算的混合层高度,而污染物浓度在箱子内处处相等。这个假定实质是将所研究的环境单元视作一个完全混合的反应器,在任何一个空间方向上都不存在环境质量的变化。进入反应器的污染物能在瞬间内分散到反应器的空间各部位。
A箱式模型的计算结果是概略的,较多应用在高层次的决策分析中。或小烟源群较多的城市地区。或者尺度较大的广域污染地区。
B箱
7.2城市大气环境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