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突 破 束 缚 开 放 心 灵.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突 破 束 缚    开 放 心 灵                 金坛市涑渎小学       史天一“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诫过我们。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有些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对教案的简单复制,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学生以读为苦,讨厌读书,恨之于心。解脱学生的束缚、开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喜学、乐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现就以笔者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一、突破教材的束缚,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空间。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绚丽迷人的自然美深刻感人的社会美,也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美。它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然而,将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课本当中,让他们围着课本团团转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心灵受到制约。因此,我们就应在依据教材的同时,冲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文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疑问:“苏轼是谁?”“苏轼的弟弟又是怎样的人?”“他们之间关系为何这样亲密?”......虽然这些疑问课文中已经作了简单的介绍,但学生们所想了解的却远远不止这些。他们各有各的疑问,各有各的想法。于是我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到了图书室,让他们从这些书中了解自己所想知道的一切......经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查阅,他们找到了关于苏轼的介绍、      找到了“苏家三父子”、找到了苏轼与苏辙小时候的故事等等。他们不但了解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信息,增长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满足了他们内心的需要;而且通过自己的查阅,明白了苏轼两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解放。二、突破时空束缚,密切生活,浸润学生心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我党的工作路线,同时笔者认为:它也应该是我们的教学思路。我们的知识源于实践,源于生活。教学只有纳课内外于一体,熔学习与生活为一炉,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陶治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滋润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犹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迸发出真情实感,从而达到艺术的感染。在《但愿人长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限于课堂中苏轼与弟弟的手足情深,而是突破课堂,带领学生来到自己的生活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八月中秋,皓月当空,正是人们团圆的日子。这个星期的周末就是中秋节了,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思念的亲人不能在这的身边吗?”学生们的思维从课堂中自然而然地回到了自己生活的空间,思念起自己久别的亲人......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让学生由课堂及生活,与课文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与学生产生了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受到了爱的感染。三、

突 破 束 缚 开 放 心 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