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开后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欧阳修的《采桑子》在仲夏时氛将我误入一片荷塘。没有去过西湖的我,自然不知道西湖是怎样的波光潋滟,但眼前的荷塘,我想不应比西湖相差甚远,有朱自清的一池《荷塘月色》也足以让我迷醉。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让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了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荷花秀美而不纤弱、红火而不张扬、合群而不孤傲,不愧为“花之君子”,难怪从古至今,对于荷花的形容和赞美,各种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其中屈原的《离骚》“制斐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更是因荷花而成就的千古名篇。纵观我国的艺术文化,我觉得唐诗宋词就如艺术湖池中的荷花,给人淡泊明志的感觉。那些唐风宋韵就像荷花的幽香,能动人心神。在宋词的长河里我曾邂逅了这样一朵传奇清荷。 话说宋时文人黄山谷一次独自登上了荆州亭,举目四顾,大江正在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而一再受到政敌打击的他,正在百感交集之际,他蓦然回头,见到该亭柱间填写了一首词:“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云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底。” 黄山谷一边诵读着这首哀怨无端的好词,一边自言自语道:“这真像是替我的身世所写的啊!”但他又端详了这词的字体结构,它极像出自一个女子的手笔。尤其是读到其中的警句“泪眼不曾晴”时,黄山谷便不觉大为惊叹。 当天晚上,黄山谷便在山下的客栈里留宿,他头脑中所萦绕着的仍是荆州亭中那首哀怨缠绵的好词。忽然,他竟然在朦胧间见到了一位容貌美丽的少女,正翩翩然向他走
荷 花 开 后 西 湖 好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