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华东师大).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属于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本课从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开始,介绍了中国在礼仪、习俗、服饰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和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产生的,同时人们的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发生这变化,人们的教育方式及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中西方交流中发生着改变。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学习本课,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在某些方面的总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新式交通工具,以及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是要让学生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过程,要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近代中衡的原因。课前准备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山装的识别、介绍和图片展示,带领学生自然进入新课。进入新课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世纪之交,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2、变化易服饰剪发辫社会习俗的变化变饮食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变交通、通讯(二)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1、报纸1872年诞生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2、出版物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3、广播、电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生事物?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肯定。教师总结、过渡:中国近代,不仅在交通方面出现了新的运营方式,而且在通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通讯方式,那就是电报。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照相的传入。除此以外,还有报纸以及专门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等。(三)新式教育的发展1、清末新式学堂2、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合作探究: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工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面对这样的差异,你有何感想?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华东师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295 KB
  • 时间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