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讲稿: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张文江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那么什么叫和谐家庭?我想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心中一个和谐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的家庭,但是有矛盾后会很快和好,感情会比以前更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感情会让人们倍感温馨,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庭,正是因为家庭的真实,没有虚伪,才会有矛盾的存在,这是我的理解。我们看看下面这样一个情景,可能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曾发生过:丈夫下班回家以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翻杂志,一边看电视。电视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球赛,他看得非常兴奋,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高喊几声,不时还有几声咳嗽。这时候在厨房里忙着的妻子,听到了咳嗽声,拿起水杯,走到客厅,把水杯递给了丈夫。丈夫会怎么说? 上面的案例简单地来说,就是人际的互动,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家庭关系。什么叫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一定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呢?一、相互沟通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人际沟通就是通往和谐的桥梁,没有人际沟通,就很难谈上和谐。那么,如何理解有效的沟通呢?“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气氛非常重要,所以你要想跟家里人沟通,首先一定要营造一个适合沟通的气氛。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有区别的,但根本的原则或者根本的沟通技巧是相同的。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在单位里、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他能搞得很好吗?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是不多。 我们说,语言的沟通,文字的沟通,表情的沟通,符号的沟通,食物的沟通,心灵的沟通,很多很多的沟通方式,我们在家里运用最多的是什么?可能最多的还是表情。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剩下的才是语言。文字的沟通在家里是比较少的。年轻一点的父母,给子女写个便条的多不多?不太多吧,其实这也很重要。有些家庭里面有个小黑板,小黑板可能是写给丈夫的,可能是写给妻子的,可能写给子女的。有几句话留言,其实就是很好的沟通。西瓜切好了,放在冰箱里,你回来以后拿出来吃,什么什么东西准备好了,放在哪里,这但是我们可能运用得不太多。我们可选择食物的沟通,逢年过节买点礼品、送点东西,这个是比较多的。我觉得这里面大家要有一个了解,送的东西是不是越贵越好?越能表达我们的感情呢?不一定对。他最需要的,你送给他,可能才是最高兴的。换句话讲,你给父母、给子女买礼品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他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最好的东西,而不一定是最贵的。也可选择心灵的沟通,心灵的沟通是最难的。有的人结婚几十年,好象他从来就不了解对方,从来就没有走进过对方的心里,要达到心灵的沟通,确实是比较难的。语言的沟通也好,文字的沟通也好,表情的沟通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心灵的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说讲话,真正字面的内容只占了信息来源的7%,38%是靠声音、声调这种语言、语速来表达的,更多的是身体的语言。所以我们经常
道德讲堂讲稿-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