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文:“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解读《陈情表》从前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很难从这样的文字中读出感动来。原因何在? 一是今人的情感世界更为复杂了;二是今人的抒情方式更为丰富了;三是今人不能走进古人的生活世界,对其言说的背景缺乏了解。以《出师表》为例吧,作者何以在结束时“临表涕零”?你必须联系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年轻时被“三顾茅庐”请出山来,二十年来知遇之恩,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几多伤怀,几多感慨!欲追先帝之殊遇,报之于陛下,诸葛亮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啊!既要报效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知胜算无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只渴盼有奇迹能够发生,只渴盼后主能够励精图治。当明明知道这一切都可能是徒劳时,你说他的心里能够怎样想呢? 《陈情表》的第一段,是陈情的源起,从这一段简短的身世叙述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啊!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哇哇直叫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这是人性的表白!在这表白的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出细节来,也就不可能读出感动来。从第二段起,我们读到了作者所遭遇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本来,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这是前面的故事已经叙说了的。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属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为自己作主。还有一个全社会的家长要主宰你的命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阳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这样恩典的“沐浴”之中。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个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才能报答你的祖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忠”与“孝”的矛盾,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有一种说法,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那时,的确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

论文:“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