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述巴赫《二部创意no.6》.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述巴赫《》相城石梅小学:朱丹巴赫一共创作了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创意曲是一种短小而且自由的复调器乐作品形式,大多采用二重对位和模仿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大多数创意曲的写作方法类似于赋格,但是很自由。赋格来自拉丁文FUGA,意思是飞翔也含有奔放之意。也许就是音乐主题从一个声部带另外一个声部的“飞翔”。而创意曲由于它们中间的自由间段较少,所以又显的十分紧凑集中。我们要重视对巴赫作品的学习,它们是通往更高演奏层次的阶梯。演奏创意曲,技术训练的要点是注意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演奏,还有就是两个声部的有独立的起始和收尾。要训练听觉,在演奏时必须听得见两个声部不同的进行。触键要均匀,敏锐。特别要注意音乐旋律的线条。创意曲是复调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复调音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那时的教会音乐家企图把单音音乐的“格里高利”处理成多声部结构,从而使复调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风格而出现。最早的尝试是被称为“奥尔加农”的,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第二声部或管风琴声部,以五度或四度音程做平行进行。如果在两个声部的上方八度再复制两个声部就产生了四声部乐曲的模式。这四个声部分别做平行八度、五、四度的进行,这就是复调音乐的最早雏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一音乐风格不断地被逐步完善。到了1600年-1750年间,在巴洛克时期,已达到了顶锋,其中以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人物。他们运用这一手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同时不断发展、创新,以至于成为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完全独立的表现体裁。“创意”的意思就是创造乐意,标题是巴赫从某个不知名的作曲家那里学来的。当时为了给儿子们寻找钢琴教材,他曾转抄过那位作曲家的作品。而选用“创意”这个名称,主要是想来表明他的观点:即学弹钢琴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弹琴,而是一种学习作曲的入门途径。巴赫从教学需要出发,用复调的手法创作十五首二声部创意和十五首三声部创意曲。二部创意曲比较简易,而三声的创意曲则比较复杂和深奥。大部分乐曲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1)开始是主题的呈示,明确地终止在属调或平行大调(如果主题是小调)的主和弦上。(2)中部部分是主题放在各种调式上的展开和发展。(3)结尾部分是将主题移回到原调作缩小和变化的再现。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设法使主题旋律和发展手法尽可能地变化。着意做到声部流畅,音乐发展连贯,结构布局完整。巴赫的《》是十五首二部创意曲中结构方法最为独特的一首,也是十五首二部创意曲中唯一一条E大调的曲目。表情术语为幽雅的小快板。它是一首小型的二重赋格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三个部分的界限十分清楚。主题是由各自独立,相似而不同的两个反向声部组合而成。其间第四小节处的短小的连接句得到了很大的展开,成为全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三个部分的界限十分清楚,在创意曲中之少见。它的结构图式如下: A:呈示部,乐曲开始,一个能表达完整乐曲的第一主题(上方声部)与第二主题(下主声部)几乎是同时呈示(相差一个音符的时值)显现出节奏的对比(正规节奏与初节节奏和旋律进行方向的对比)第一主题向下级进,第二主题向上级进,1-4小节为原形结合;第5-8小节为三个八度的复以位的变形结合9-20小结的第一间插段,采用向下二度的模进

论述巴赫《二部创意no.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