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成为最初的电子供体,,就可以形成持续电流,不再依赖太阳光能ADPATPNADP+NADPHHC6H12O6光①②,→电能→() ,①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 ,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 Ⅱ是最终电子受体,,叶绿体内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电能了,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使NADP++得到() +6H2OC6H12O6+,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分别判断: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式子来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都是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方面的新认识? (),并最后传递给NADP+,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具体部位是(),,,,、玉米叶的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围绕着维管束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 ②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的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 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具有还原性 ④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⑤仅有C4途经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花环型”两圈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结构、酶系统和功能均相同 ,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 ,就可提高豆科植物产量 ,施于土壤中,,如右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曲线表示C4植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过程的生物主要有两类生物 ②过程的生物可促进氮循环,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 ③过程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与根瘤菌相同 ⑦⑧,其中不正确的是()①氮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高达78%,但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②通过高能固氮,可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氨,从而被植物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③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可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④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⑤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后,能被植物再次吸收A.①④⑤B.③⑤C.②③D.②③⑤(),,
河北衡水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