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Rural Finance
结构软化背景下
农村金融全覆盖应思考的问题
李
敏
(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205)
摘
要: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结构软化这一新变化。伴随结构软化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将有一些新的变化。与此
对应的,农村金融的定位、农村金融全覆盖的方向、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监管的改革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也将有所
变化,这些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结构软化;农村金融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40(2011)01-0046-0002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
有重要地位,研究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
探讨农村金融全覆盖的内涵是相当必要的。
一、结构软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到现在, 结构软化趋势越来越
明显, 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软化和农业产业结
构的软化。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软化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在金融机
构的设立上相应存在二元结构。长期重工业轻农业的
发展战略,使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
金融供给的数量与规模上,农业远不及工业、农村不及
城市、农民不及城镇居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
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不断消融。农村人口向城市
流动、移民的现象,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积累了大量的数
量。与国外相比,在短时间内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在历
史上是没有的。而现在少数富裕地区又出现城市居民
向农村流动的现象。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一些地方农
民与城镇居民的界线在消失;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些
地方城乡界限已经不太明显了。
(二)产业结构的软化
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农业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
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
和知识的消耗相对增长,与此相适应,劳动和资本密集
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农业产业结构软化有着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随
着农产品加工程度深化和技术集约化过程, 在整个农
业产业中,对服务、管理、信息、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
的依赖程度加深。二是指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
产业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接了农民、企
业与市场,实际上是贯穿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农业
产业化的发展,模糊了过去的产业边界,扩大了农业的
内涵,并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第三产业(软产业)
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农业经济服务化”的趋势。
二、结构软化背景下农村金融全覆盖应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的定位
在结构软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怎样才是面向三农?
是以地域为界,在广大农村设立大量的营业网点,向农
户发放贷款? 还是以产业为界,维持现状,支持传统意
义上的农业生产?
。中国在改革开放 30 年间,出现大
量农民进城打工而农民身份未变的情况。在工业化发
展进程中西欧、拉美、亚洲的一些国家, 都曾经发生过
农村向城市大量移民现象, 但在中国人口转移的规模
之大却是十分罕有。由此产生的巨大金融需求,目前并
没有被很好的认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不应排除
如此众多的人群。
结构软化背景下农村金融全覆盖应思考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